风路 发表于 2009-12-25 21:55:04

探讨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首先要说明的是“道”、“一”、“二”、“三”、“万物”的含义。
道: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
一:运动;
二:相对性概念;
三:事物与事物的关联及差异
万物: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道生一解释为: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使意识认知运动及变化。
一生二解释为:运动及变化使意识认知相对性概念。
二生三解释为:相对性概念使意识认知事物与事物的关联及差异。
三生万物解释为:事物与事物的关联及差异使意识认知世界万事万物。

运动、变化是意识产生相对性认知的基础,也就是说,如果意识对运动、变化无法认知,意识就无法认知相对性,而这里说的相对性,则是意识认知世界的基础,如果意识对相对性无法认知,也就谈不上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认知。



以上本人对于老子“道”的理解,敬请各位朋友们不吝赐教。

两极使者 发表于 2009-12-25 22:01:03

呵呵,沙发就坐,严重关注。

王瑞贤 发表于 2009-12-26 08:42:31

1# 风路

蛮人心中的道如下:

道有三解:

一、宇宙之始为道,即“太初有道”,太初就是无极,是宇宙的“原细胞”,由“阴阳”组成。

二、真理为道,与宇宙同时存在,并适用于宇宙任何地方、任何有形、任何无形的事物的律法,谓之真理。如:无常律法、两极哲理皆是。真理亦是道理。

三、道理:一种只适合某个族群,或某个事物,或某个时段,或只适合某个族群和时段的律法。如:“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狼来了”等等,都是道理。此类道理不一定适合任何时空与地方,故难免会“时对时错”。老子的“无为而为”也是道理,但主要是内修的道理。“天人合一”也是内修的道理,但它与“无为而为”是属于更高层次的道理。道理并不是真理。道理也有高低层次的不同。

蛮人土见,抛砖引玉……

瑞贤/4/7/2009

道在人心中:handshake

天茂 发表于 2009-12-26 09:22:28

本帖最后由 天茂 于 2009-12-26 09:24 编辑

“道”的原始意义为“道路”——人们行走所要遵循的路线;
“道”的引申意义为“规律”——人们办事所要遵循的路线;
“道”的深化意义为“本体”——整个宇宙世界的总规律和总来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的“道”是从“本体”意义上来论述的:
道生一:无中生有;
一生二:“有”中又生“阴阳”;
二生三:“阴阳”交合是为“三”;
三生万物:只有“三”的出现,万事万物才能生长和发展。只有二,称为孤阴不生,孤阳不长。
所以老子随后又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这个“和”就是阴阳交合所产生的“三”。

阳阳 发表于 2009-12-26 11:26:01

看好天茂君的高见。

潜力贴留名。:lol

天安门 发表于 2009-12-26 12:25:55

4# 天茂

原创对垒新包装:handshake

鹊鸣 发表于 2009-12-26 16:48:10

4# 天茂

高风先生阐述的是认识之道,您了解是本体的道。认识之道亦含外在形式、内在形式、体用。纵向的静态结构是知与表象,前者阴,是原因或主体;后着者,是结果或客体,两者以欲望为中心组合成内在的体,当外部信息由外部输入时,静态体上的阴阳妙用便启动,阴指能思部分、阳指所思部分,此时由静态转换成动态,纵向的阴阳结构亦隋之产生变化,前者阴(理性),原因或主体;后者阳(概念),是结果或客体,两者以欲望为中心组合成演绎式三段论法的基出。例如:所有动物都会死,它是动物,所以它会死。演绎三段论法把它当命题之前,必须现以理性认识动物是会死的,它是动物的事实。意思必须指具备概念。所以理性(阴)和概念(阳)的相互作用后而得出(所以它会死)的结论。这是形式逻辑的演绎法和归纳法的基础,然后产生逻辑(言)前极,逻辑后极(行)及连锁反应。当然在内在形式里亦含有逻辑前极与后逻辑后极。这是谈的是认识的纵向结构,所以没有论及生理的认识变化过程。这是认识之道的基础知识,希望有所帮助。

风路 发表于 2009-12-26 21:01:23

道是听不到看不到也摸不到的,所以有时人们称道为无。但道是存在于有意识的生命对所感知的世界之中的,并不以生命的意志为转移,虽然听不到看不到也摸不到,但道始终存在,既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

天安门 发表于 2009-12-27 08:32:37

本帖最后由 天安门 于 2009-12-27 08:37 编辑

3# 王瑞贤

:) :) :)

请问: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是真理吗?

风路 发表于 2009-12-27 11:43:44

本帖最后由 风路 于 2009-12-27 11:46 编辑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老子阐述意识认知世界的过程,因为过于简单,所以后人对其的解释反而不敢相信他是这么简单。但话又说回来了,其语言形式虽然简单,但其蕴含的道理却很丰富,并具有普遍性,但并不能因此而将其神秘化,而且道德经也没有那么玄奥。

鹊鸣 发表于 2009-12-28 08:25:27

10# 风路
本人对凡是高人都爱请教和发问并学习。您说,意识认识世界过程是指道德经,还是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如果是道德经的话,为什么老子不放与认识有关的书名。例如:识经或明经等,使我深感疑惑。
有无相生,在您的意识认识世界过程中怎样解释。
在宇宙初期,各种粒子未形成之前,也是自然,当然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亦在其中,所以您说
道(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始终存在,既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我也是这样认为。

风路 发表于 2009-12-28 09:04:32

11# 鹊鸣 感谢先生对此帖的关注,在答复您的问题之前,先说一说本人对道与佛的理解:
中国的道家:
道是指事物变化或发展的规律,是不可见的。
德是指事物的表现形式、状态,是可见的。
印度的佛家:
无是指事物变化或发展的规律,是不可见的。
有是指事物的表现形式、状态,是可见的。
道家与佛家所探究的根本应该是一致的。任何事物都存在两种属性:一种属性是可见的,是能够被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的;另外一种属性是不可见的,是需要经过智慧的思考、分析总结出来的。

但就道德经来说,我是这样理解的:“道”从语言含义直译的意思为道理,引申为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德”从语言含义直译的意思为德行,引申为事物的表现形式(从动物的角度来说是行为方式)。道与德是一个事物的两个属性,既事物的表现形式和变化发展规律。道德经应该是一部通过事物的表现形式来研究事物变化发展规律,并通过事物变化发展规律来判断事物的表现形式的哲理性论述文集。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只是这部文集中老子阐述的一个观点而已。

佛家所说的有与无,我认为和道德经中的道与德含义应是一致的,而先生问的有无相生也同此理。
老子道德经的现实意义,我认为就是通过探讨、了解、掌握事物的表现形式和变化发展规律,从而实现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干预并进一步进行控制。

以上只是个人的理解,还请先生指教。

鹊鸣 发表于 2009-12-31 08:49:23

12# 风路
谢谢您的回复!

风路 发表于 2009-12-31 11:42:34

13# 鹊鸣 先生太客气了

四菜一汤 发表于 2009-12-31 12:21:57

3# 王瑞贤

:) :) :)

请问: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是真理吗?
天安门 发表于 2009-12-27 08:32 http://www.lee-philosophy.org/images/common/back.gif

至少,非常在理,而且普遍适用。
是真理。

风路 发表于 2010-1-1 01:26:56

本人真理为道的说法不是很合理,道为真理较为妥当。

鹊鸣 发表于 2010-1-2 17:08:55

14# 风路

我有一问题请教先生。您从文字上规定为印度佛家,藕益大师的《周易禅解》融合儒、释、道于一体。是否不包括藕益大师佛学研究的成果。从您的简单概述就知道先生研究学问功底的深厚,不仅在认识论方面有独到的地方,而且儒、释、道亦有过人之处。另一方面请您评析一下《两极哲理认识论》。我也可从中学习到一些东西。谢谢!

风路 发表于 2010-1-2 23:02:32

本帖最后由 风路 于 2010-1-3 17:47 编辑

17# 鹊鸣 先生过奖。
第一个问题:先生所说藕益大师的《周易禅解》,我没有读过,而且我对佛家的书籍、经文也没有阅读过什么。对佛家的思想基本上是通过一些文学作品了解的,我对佛家的理解只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得到的。
关于儒、释、道、周易等(包括西方哲学),我认为所有这些思想在根本上是相通的,都是通过事物的外在表现形式,研究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而目的就是解决现实问题。正所谓万法归宗。
我之所以谈到印度佛学,因为佛学的发源地在印度,而且佛学思想的本源来自释迦摩尼。
第二个问题:先生所说的两极哲理认识论,我还不敢妄加评论,只能谈一谈自己阅后的一些感觉。王瑞贤撰写的关于两极哲理的一些文章,和我理解的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有以下几点:一是王瑞贤先生称之为两极哲理,我称之为相对性原理;二是我认为相对性的事物或概念,二者是同时产生的;三是我认为相对性原理,是生命认识世界的基础,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四是相对性产生的根本是变化、运动,如果没有变化、运动,就不会存在生命,更谈不上生命对相对性的感知。
每个人对不同的思想,在理解以及表达上常常会有所不同,我觉得很多哲理虽然在语言表达上很简单,但真正能够理解确实很难的,比如“道”、“禅”、“易”等等,同时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真正理解很难,但我们并不能人为地将其神秘化(或神性化),我想只要能够理解,就能够通过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并不是“不可说”、“不能说”,或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等等。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理解,请多多指教。

张建民 发表于 2010-1-3 14:41:50

我认为:老子关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说法,表明老子关于道、一、二、三、万物具有密切联系、既相互统一、又有所不同的看法和观点。

风路 发表于 2010-1-3 17:45:09

19# 张建民 先生可否详细阐述一下对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德看法。
谢谢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探讨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