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哲理
标题:
“两极哲理”简介
[打印本页]
作者:
两极哲理
时间:
2017-10-21 16:11
标题:
“两极哲理”简介
第
24
届哲学大会提交论文
题目:
“
两极哲理
”
简介
所属分组会议:儒家哲学
“
两极哲理
”
简介
作者:韩惠吉
关键词:
视角
视野
决策
进退
文明病
个体快乐
社会和谐
摘
要:
“
两极哲理
”
哲学于
1993
年面世,由王瑞贤先生于
1993
年创写,是儒家哲学在东南亚的开枝散叶,是具有儒家传统的现代人生活哲理。简单说,就是在判断层面开阔眼界和格局,看到事物运行的矛盾两方面;进而决策层面可以在正反,好坏,得失,积极与消极
……
的对立两极中,做出最适合的决定。
两极哲理借鉴了佛家的透彻视野,道家的自然态度,和儒家的德化之初心。
两极哲理以变换视角打开视野的深思熟虑来促成精准有效的决策,安心进而安身立命。除此之外,可以治愈
“
文明病
“
。
两极哲理促进社会个体快乐,总体和谐。
1
.
涵义和渊源
什么是
“
两极哲理
”
?
《礼记
·
中庸》:
“
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
“
两极哲理
”
并非是儒家
“
执两用中
”
的重复论述,关键在于
“
两极哲理
”
并不提倡用
“
中
”
。
但是,渊源于此,我们无意否认,而且深以为然。
这是儒家哲学在东南亚的开枝散叶,是具有儒家传统的现代人生活哲理。它是现代生活的高效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有机结合。认识和应用的极简主义和实用主义的组合拳。人们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便法门。简单说,就是在判断层面开阔眼界和格局,看到事物运行的矛盾两方面;进而决策层面可以在正反,好坏,得失,积极与消极
……
的对立两极中,做出最适合的决定。
两极哲理是典型的东方智慧,东方智慧发端于《易经》。
“
两极哲理
”
扎根于
“
易
”
。
在历史上,
“
周易是哲学的哲学
”“
周易为群经之首
”“
不懂易无以为将相
”
。孔子及其弟子们在周易《系辞》中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易有三义,一是变易,宇宙万物时刻变化。二是不易,宇宙变化不息,却具备法则,整然有序。三是简易,天地法则可以遵循,故说大道至简。不妨略失偏颇地简而言之:易就是变易,是讲宇宙万物发展变化规律的学问。
“
两极哲理
”
是建立在
“
变易
”
这一要义之上,强调万事万物分秒不停的变化,反对用僵化的眼光、教条的规则去看待事物。它的第一要点是
“
两
”
,就是二分法,二元论,矛盾的正反两面,指的是视角,一个视角是不够的,提倡易位思考全面思考,但也不需庞杂,就从
“
两
”
入手。第二要点是
“
极
”
,就是极致,强调的是视野尽量打开,高宽广深,尽量想透彻。
它借鉴了佛家的视野。释迦牟尼佛当年参透的大道,乃是一个
“
空
”
字。因为一切皆空,所以世法平等。繁华如梦,名利似烟,红颜便是白骨,黄金不过瓦砾。因为一切到头终归空,所以宁可以此时的持戒、悲悯,去呼应彼时的失落、痛苦。修行过二十五个世纪,佛家的经典已经浩如烟海。但别管四谛、十二因缘、六度、四念处、五停心观、八正道、三十七道品
……
一切基于
“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
的前提,始终围绕的真理,乃是
“
空
”
。
佛学的丰饶伟大令人肃然起敬,佛家的大慈大悲更是功德无量!
时至今日,佛法僧三宝也与时俱进,最时尚的佛学法师们,已经审时度势地把佛学的推广换到
“
快乐人生
”
的题目上了。果然佛家有大智,令人叹服。根据佛家的经典表述:
“
佛
”
是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换句话说:佛是大智、大悲(或谓全智、全悲)与大能的人。这样的人相处起来,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形,其人际关系,必然是非常和谐、非常美好的。可惜菩提之道目前仍有几十亿的化外之民,而佛光普照的三四亿善信,也是劫波未尽,虽然持戒清修,也逃不过一个
“
在劫难逃
”
。
如果佛陀的理想能够达成,众生得以普度,人人成佛。那将是一种极为和谐的和谐世界,是妙不可言,无以复加的和谐境界。佛心慈悲,菩萨圆满,净瓶杨枝露,菩提贝叶文,广传超脱苦难的妙法为现代人提供了一个透彻的视野:人生不过如此,但当尽力而为。
“
两极哲理
”
借鉴了道家的态度。道家崇尚自然,主张清静无为、返璞归真,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道家摆脱儒家社会哲学的路子,直接从天道运行的原理侧面切入,开展了以自然义、中性义为主的
"
道
"
的哲学。道家对世界运行秩序之无定限、无执着的认识,在现代社会具有超前的进步意义。其
“
人天合一
”
、
“
人天相应
”
、
“
为而不争、利而不害
”
,
“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
,
“
虚心实腹
”
、
“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
,
“
法于阴阳,以朴应冗,以简应繁。
”
的主张,对人们的健康和世界的环保,有着极为深刻的指导价值。两极哲理之和谐工程
——“
不做对人及人类有害的事
”
,正是概述道家的精髓。
如果
21
世纪没有卫星、潜艇、太空梭、原子弹,没有转基因、克隆、电脑、互联网,从高科技现代化一步跌回放牧耕织的小农经济时代,我们相信道家的学说可以用
“
和谐工程
”
来做副题。问题是,人类社会的每一步发展,都是与自然的所在南辕北辙,即便今天,环保、绿色等课题被炒到前所未有的红火地步,也是一样。
有道之士主张用发展和深刻的眼光推究道家哲理,把原汁原味的道家学术灌进时代的模子,有所取舍,有所突出。在净化心灵、减低压力等方面,发挥其有益的能动作用。这是好事,是一个有所作为的空间。
然而回归到社会和谐这一大工程的命题里,我们认为道家的教义只完成了一半。原因在于有益和有害的含义,不是和自然与否对应。换句话说,有益的并非就是自然的,而有害的并非就是不自然。(比如见色起意是自然的,丛林法则也是自然的等等
……
)
“
两极哲理
”
借鉴了儒家的初心。孔夫子以尊卑等级的
“
仁
”
晓谕天下,谓之
“
大德
”
,谓之
“
德化
”
。
“
礼治
”
的核心是个
“
异
”
,就是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和谐社会。然而,剑有双刃,这是不公平的,建立在对人权、平等完全否定的基础之上。以此来求现代社会的和谐,无异缘木求鱼、异想天开。所谓
“
存天理,灭人欲
”
,宋明理学不惜以人性的扭曲为代价,来把社会约束成其理想的
“
和谐
”
局面。有偏激人士狂热复孔、复礼、兴纲常、兴儒学,对儒家思想不加区分、不加辨识,唯儒是尊,这是非常危险的。在以
“
平等
”
为基础建立的现代司法体制面前,将时刻面临抵触法律的困境。
共同构建了东方文明的儒释道理论,也是现代新加坡唯一的本土哲学
“
两极哲理
”
的溯源和滥觞。气息相通,首尾呼应。
2
.两极哲理和
“
文明病
”
文明病又叫生活方式病,是由于经济的日益发达,现代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致使人们过多的热爱享受,不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从而引起的疾病。现代文明病分为结构病、能量过剩病和神经及精神疾病。以抑郁症为例: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抑郁症发病率约为
11%
高达
3.5
亿人。仅在中国,就有
9000
万名抑郁症患者。每年抑郁症自杀的死亡人数高达
100
万,中国抑郁症患者超
2600
万,
13
万自杀死者
4
成抑郁。
近年来,自闭症的发病率呈现不断的上升的趋势,从美国疾控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自闭症的发病率已经高达
68/1
目前中国的自闭症患者可能已经超过
1000
万人,如此居高不下的数字也意味着更多自闭症患者将无处可去。
两极哲理以变换视角打开视野的深思熟虑来促成精准有效的决策,安心进而安身立命。除此之外,可以治愈
“
文明病
“
。
3
.
实用哲学的走向
——
快乐之道
和谐工程
透视解析
“
和谐社会
”
,它基本包括五个要点:公平、稳定、友善、环保、活力。
孔夫子的
“
仁义道德
”
对于
“
和谐社会
”
这个大工程来说,是比西方以
“
自由
”
为精髓的高度文明还要高明的设计方案,只可惜他高估了人们的个体素质,
有提到
“
人权
”
就把它等同于
“
个人利益
”
或者
“
个性
”
,这都不准确。人权与和谐是不矛盾的,人权是新时代和谐的基本要求。如果假
“
和谐
”
之名随便侵犯人权,这种
“
和谐
”
必定是反动的、虚假的。
西方强调个体自由的价值观,在达成个体幸福的目标前,有其限制性。当前来看,西方社会的和谐程度还是比较高的。这有赖于宗教文化传统中的忠恕之道,而这部分内容和儒家的中庸思想正是异曲同工。
综上所述,西方文明以
“
自由
”
为核心的人权、平等、民主、法治对于
“
和谐工程
”
而言,是
“
美则美矣,了则为了
”
;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东方文明,则是高成低不就,没有现实的基础而最终流于理想。
在公民快乐之道和社会和谐工程的两极中找到最佳平衡点,新加坡政府的做法展示了两极哲理的要义:知进退。当进则进,当退则退。
(字数:
2983
)
个人简介:
韩惠吉,又名阳阳(语出王阳明:心为阳中之阳),女,新加坡人,硕士学历,现为新加坡两极哲理研究会会长 及
www.Lee-philosophy.org
哲学网站主任编辑。
加入两极哲理研究会多年,关注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在现代文明病的研究上有超前认识。
联络:
limpohg@singnet.com.sg
欢迎光临 两极哲理 (http://www.lee-philosophy.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