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哲理

2025锟斤拷09锟斤拷29锟斤拷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普评制点评朱麦囤如何让村民监督不落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2-1 14:57: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马迎春 于 2019-2-1 15:47 编辑

普评制点评朱麦囤如何让村民监督不落空?
作者:普评制 发布时间:2011-08-30 来源:乌有之乡
http://www.wyzxwk.com/Article/zatan/2011/08/249823.html



普评制点评朱麦囤如何让村民监督不落空?

   
1945年7月,黄炎培以国民党参政会参议员的身份到延安访问期间,曾语重心长地向毛泽东讲了这样一番话:“我生六十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他希望中国共产党人能够“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毛泽东当即回答他说:“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民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查阅历史,人们就会知道,那个时候的共产党和毛泽东所主张的民主,其实就是普选制。到了解放后,共产党和他的领导者们才发现普选制并不可行。于是,刘少奇在北京市第三届人民代表会议上发表讲话(1951.2.28)

说到选举,有些人就常常想到“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投票”这句老口号。无疑问,过去在蒋介石反动的独裁政权底下,提出这个宣传口号去反对蒋的独裁政权,那是有它的进步意义的。但是,这个口号如果拿到今天新民主主义的政权底下要求立即实行,对于中国人民目前的实际情况则是还不完全适合的,因而也是不能完全采用的。(刘选下卷54-55页)

可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留给我们两大最高最直接的民主形式:一是全民公决,二是直接选举,全都神圣无比。尽管,恩格斯1871年4月11日就发现说:“在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领导的时候,事情进行得很好,而在选举(指1871年3月26日所举行的公社选举。3月28日中央委员会就把全权交给了公社)以后却是只讲不做了。”(马恩全集17卷672页)这说明他确实看到普选制有弊端,其实,

在这之前,英国散文作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1795—1881)就把民主和普选权仅仅看做是一种流行病,各国人民由于受了议会政治毫无缺点这种英国人的迷信观点的影响才得了这种病。紧接着恩格斯就嘲弄“依靠普选权来治理国家就象绕道合恩角时迷失了航路的海船水手一样:他们不研究风向、气候和使用六分仪,却用投票来选择方向,并宣布多数人的决定是不会错的。无论是对于个人或对于社会来说,问题都只在于发现宇宙的真正调节者,发现和当时的一定任务相关的永恒的自然规律,并依照这种规律行事。谁给我们揭示这些永恒的规律,我们就跟着谁,“哪怕是俄国的沙皇,宪章派的议会,坎特布里的大主教或是达赖喇嘛”。但是我们怎样去发现上帝预定的这些永恒的意旨呢?采用每人发一张选票然后统计人数的普选制来达到这个目的,无论怎样也是下策。宇宙有它独具的特点,它始终把自己的秘密只显示给少数经过挑选的人,显示给极少数贵人和贤人。因此从来没有一个民族能够在民主的基础上生存。也许有人提出希腊和罗马来?但是现在每一个人都知道,它们根本不是民主政体,这些国家的基础是奴隶制。”参见(马恩全集第七卷 305页 评托马斯·卡莱尔当代评论)

说的非常对,西方文明能够被历史所中断的本身,就说明了一切!

有网友指出:不管什么理论,说得对,才是好理论。而我要说的是,不管什么根本制度,能够存活,能够战胜敌人的才是好的根本制度。你比如,

翻开中国的历史看一看,有哪个亡国之君不是世袭的,又有哪个开国之君是世袭的?翻开世界革命史看一看,有哪个国家的人民革命是靠全民投票成功的,而不是靠人心向背成功的?翻开世界大企业的发展史看一看,有哪个国家的企业或跨国公司是靠普选制发展起来的?
反倒

迄今为止,没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被外国军队所打败的,全是上了普选制这艘魔船之后,才走向彻底失败的,最为典型的就属巴黎公社和前苏联。在真正负责任的间接(即层层)选举制——一种最带根本性的组织用人制度[简称根本制度]的条件下,巴黎国民自卫军和广大革命群众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在外有一支让法帝国一切军团放下了武器的普鲁士军队虎视耽耽,内有“五必败”的因素下,自发地“掀起了本世纪最伟大的革命”,并夺取了国家政权。胜利之后,他们没有追穷寇而是搞普选,并把一切权力交给了普选产生的公社,然后,61天就彻底失败了。(参见《马克思关于巴黎公社报刊消息摘录》商务印书馆1975年12月第一版362-446页 北大国际政治系陈叔平编 内部发行)

在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条件下,苏联可以战胜任何强敌,并使自己成为第二个超级大国。可一旦把一切权力都交给普选产生的最高苏维埃之后,两年半就解体了。另外,我们还发现,实行民主集中制的苏共中央和实行普选制的最高苏维埃乃至总统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导致8.19事件的发生。到了这个时候,戈尔巴乔夫不解散苏共,他这个总统当不成了,解散苏共,他这个总统就更当不成了。最后,苏联解体。

同样,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巴黎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和实行普选制的巴黎公社也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导致巴黎公社的彻底失败。(参见同上)

1891年3月18日

恩格斯在为马克思的《法兰西内战》写的导言中首次指出:“为了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中医治病,以预防为主。这是最高境界]——这种现象在至今所有的国家中都是不可避免的[一百二十多年过去了,还没过时。这才叫先见之明]——公社采取了两个可靠的办法。第一,它把行政、司法和国民教育方面的一切职位交给由普选选出的人担任,而且规定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从英国革命至今,普选三百多年,仅尼克松,因司法陆续通过了三项弹劾条款而被迫辞职。这已经充分表明,普选制是无法实现恩格斯上述伟大设想的]第二,它对所有公务员,不论职位高低,都只付给跟其它工人同样的工资。公社所曾付过的最高薪金是6000法郎。这样,即使公社没有另外给代表机构的代表签发限权委托书,也能可靠地防止人们去追求升官发财了。[这条也没实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2——13页1995年版)

尽管如此,1965年,

毛主席在重上井冈山时说,现在“自觉接受群众临督,实行政治民主,保证我们党不脱离群众,比井冈山时士兵委员会就要差得多了,全国性的政治民主更没有形成为一种制度,一种有效的方式”。他还说,“我们有一部分干部不接近人民群众,做官当老爷,对付这些人,我毫无办法。这回好,群众就整他了”。他认为,要根治官僚主义,重要的是要扩大民主,特别是要吸引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加对国家的管理和监督。[老百姓直接参加对国家的管理和监督,这不合常理,可这却是希腊民主的最高理想。毛泽东毫无办法,只好用群众(红卫兵)运动的方式,(这对推翻国民党统治是有好处的)打倒了当时的官(刘少奇),换上了后来的官(林彪“四人帮”)。他想要的打倒官僚主义,没有实现,他不想要的全面内战却发生了,他想保护李达后来惨死了,他想结束文革结束不了,
他亲自选的接班人要谋害他……事与愿违,是他人生的悲剧,也是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悲剧。]

当时刘俊秀(地方接待官员)请教主席说,“现在工厂都有工会,农村有贫下中农协会,这和士兵委员会是不是差不多的组织”?主席说,“两者不一样。土兵委员会可以监督连长、营长、团长,它有很大的权利。现在工厂的工会可以监督厂长书记吗?谁又来监督我们的市委书记、省委书记?谁来监督中央的领导”?[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谁来有效监督我们的村书记?谁来有效监督我们的村主任?如何避免小村官大腐败?如何避免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的贿选、宗族化,帮派化,黑社会化,甚至暴力化的倾向?如何避免强拆、避免群体事件、避免村民集体上访告状?……朱麦囤的民主改革,为我们回答了这些问题。

请看

如何保证“监督”不落空?

白沙镇村民当家“三会”制度在白沙镇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已深入人心。
   
新华网河南频道7月1日讯 大河网-河南日报报道:处于郑汴中间、“一肩挑两市”区位要地的中牟县白沙镇在最近两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有着4.2万人口的乡镇2008年1~5月份的财政收入已经超过4000万元。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白沙镇的村组集体经济也开始壮大,对于如何管理这些村组资产并监督其运行成为当务之急。
   
2006年以来,白沙镇以选举家庭代表和联户代表为基础,建立了以村民组委员会、村民监督委员会、联户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村组“三会”制度,探索出了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民主监督的新途径。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基层民主改革提出了要求: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今年恰逢改革开放30周年。在围绕改革成败得失的辩论中,基层民众逐渐认识到,经济增长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如果没有民主来约束权力,则社会的分配就可能会严重不公。没有民主约束的经济增长本身不能实现公平、均富,反而有可能会导致社会在财富、权力、精神等方面的畸变、分裂和对立。因此,发扬民主,创新民主的方式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
   
可喜的是,在河南的很多基层,民主新意正在成长。中牟县的“三会”制度、三门峡湖滨区的“三推一选”都已显露出民主改革的新意。这种对于中央推进改革民主制度的积极回应十分重要。民主制度最终涉及的是公众的利益和权力的控制与监督问题。因而,建立合适的、适当的民主制度需要社会各个部门甚至每一个群众的参与和检验,建立、健全民主需要来自基层单位的创新。
   
毕新顺的“三重职务”
   
6月27日,中牟县白沙镇白沙村农民毕新顺在自己的家中拿着三个证书对记者说:“现在我不仅是家庭代表,还是白沙村第7组的联户代表,还是村民监督委员会的成员。”他展示的三个证件显示,他分别是白沙镇家庭代表、白沙镇白沙村联户代表和白沙镇村级监督员。
   
这个44岁的中年汉子因为所在村的土地几乎全被征用,他除了做一点小生意之外,基本上就是一个“闲人”。但从2006年开始,毕新顺的人生突然变得“重要”起来。
   
毕新顺说,他所在的白沙村7组总共有356口人,78户家庭。2006年白沙镇实行村组“三会”制度后,按照要求,他首先被家庭成员选举为家庭代表,然后按照10户组成一个联合体,从联合体内再选出1名联户代表的办法,再次被选为联户代表,成为7个联户代表之一,而在之后全村按照10∶1的比例在联户代表中选举的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中,他再次当选。
   
由此,毕新顺从一个普通的农民成为“身兼三职”的代表。“我现在参加村组的会议,代表的不是我一个人,而是代表我的家庭、联户和村民,说话底气也足了。”
   
每月6日,是白沙村固定的“开会”日子。每个月的这天,毕新顺都要提前赶到村委会的大院,和其他联户代表一块列队、唱国歌、升国旗,然后进村委的五楼会议室参加会议。一般会议都是由村委会的干部总结安排工作,村监督委员会轮值主任公布上月的财务支出情况,联户代表就村情民意现场质询,然后是村组干部现场回答代表们提出的问题。
   
“三会”代表了谁的利益?
  
事实上,在该镇,像毕新顺这样的“联户代表”还有很多。中牟县白沙镇党委书记朱麦囤对自己任内创新的“三会”制度颇为自信。他说,白沙镇紧邻省会郑州,面积66平方公里,人口4.2万,辖23个行政村,159个村民组。中牟作为郑汴之间唯一的节点城市,占据着“一肩挑两市”的区位要地,而居于郑开大道最为核心的白沙镇自然成为产业聚集带的新宠,最近几年白沙镇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06年,全镇财政收入达到2638万元,2007年实现5340万元,而2008年预计可以突破8000万元。
   
“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一个很直接的问题就是,如何使膨胀的村民组集体经济更好地受到村民的监督和运用。”朱麦囤说,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个村民组掌握的资产可以达到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如何运用这些资产并分配,越来越受到村民的关注,也成为党委政府的“当务之急”。
   
2006年,在县委、县纪委的指导下,白沙镇党委确立了以建立村民组委员会、村民监督委员会、联户代表大会为载体的“三会”制度,探索出了加强农村民主监督的新途径。

所谓的“三会”就是:建立“村民组委员会、村民监督委员会、联户代表大会”制度,以此来形成无断层的农村民主监督网络。
   
如何保证“监督”不落空?
   
“现在村民组的组长不经村民组委员会集体研究同意,一分钱也拿不出来。”白沙镇白沙村11组村民单随山说,实行“三会”制度以来,他所在的村民组组长的权力受到了有力制约,以前都是组长一个人说了算,花钱、买东西,大家都不知道,现在不同了,按照镇政府的要求,村民组的资产必须接受组里的联户代表的审核才能使用。
  
白沙村村委会主任罗新正说,现在白沙村实行的是组里的资产村管,账户都设在村委会,组长不能动一分钱,只有决策的权力,同样的道理,村里的账户由会计负责,但是没有村民监督委员会的审核,同样也提不出一分钱。
  
“我们现在一点也不担心村干部乱花钱了。”单随山说,以前,村委会的干部花钱不透明,村务公开流于形式,而现在,因为有了村民监督委员会,而且委员会的代表都是村民自己选出来的,大家都信任的人来当的,所以他们的话大家都相信。村支部负责决策,村民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村委会具体负责执行,因而不会成为利益体,也就不会“狼狈为奸”。   

200多万元培训资金背后的政府姿态
   
在白沙镇白沙村村民毕新顺的家中,记者看到了他在参加镇里对联户代表培训时的照片,来自不同村子、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联户代表们穿上了整齐划一的迷彩服,排着队列出操、吃饭等。
   
“这是我2007年5月份参加镇里组织的培训时的照片。”毕新顺得意地说,他们镇对选出来的联户代表进行了多期封闭式培训,每期都是7天,吃住都在培训地,所有费用由政府买单。
   
“村民的素质决定了这次改革的成败。”白沙镇党委书记朱麦囤说,这项改革之初,他们就考虑到了推行新的政策需要从革新村民的素质入手,因此,从2006年开始,由政府出资,采取军事化训练和集体脱产学习的方式,对家庭代表和联户代表进行封闭培训。在培训内容上,突出党的富民政策、村民自治法、致富技能等。还邀请省内外有关专家、新农村建设先进模范人物和本镇优秀村支部书记介绍经验,举办专题讲座,还组织联户代表到濮阳西辛庄、新乡刘庄和耿庄参观考察等。
   
朱麦囤说,近两年全镇共累计投入200多万元,举办培训班20多期,培训人员4000多人次,全镇所有联户代表被轮训一遍。
   
唤醒沉睡的民主
   
“这几天来我们这里参观学习的乡镇很多,我们对自己的‘三会’制度很有信心。”白沙镇白沙村村民单随山说,很多乡镇的村民代表来他们村考察后说,白沙镇的这招以前咋就没有想到呢?
   
其实,白沙镇的“民主改革”不仅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权利保障,更为重要的是带给他们民主意识的觉醒。
  
白沙村村民毕新顺说,在以前,大家都是自己干自己的,村民组的资产也几乎为零,没人操心集体的事情,现在不同了,村民组的资产随着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多,唤起了大家对集体经济和生活的关注与向往。
   
对于白沙镇的“三会”制度,河南省纪委专门派了一个调查组进行调查。调查组组长、省纪委农村党风室主任吴云接受采访时说,白沙镇实行村组“三会”制度,保障了农民群众的政治参与和民主监督权利,实现了农村基层政治建设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历史转变,建立了民主权利对公共权力的有效制约和监督程序,确保了村民参与的广泛性、有序性、有效性和常规化,较好地起到了将基层党的领导民主化和基层政权自治化的作用,探索出了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民主监督的新途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两极哲理》机构 ( Singapore Registration No: 52903526W )

GMT+8, 2025-9-29 04:12 , Processed in 0.06683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