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哲理

2025锟斤拷09锟斤拷29锟斤拷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普评制点评普选使台湾沦为“选举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30 02:02: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普评制点评普选使台湾沦为“选举岛”

    我是普普通通的退休工人,所以才能从普普通通老百姓的角度,提出真正负责任的层层民选、民评制,这就是普评制。他可以有效地保障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这共产党的三大作风,落实在行动上。这就是最带根本性的组织保障,换言之社会主义DNA就是普评制。需要指出的是

    当民主和管理科学相结合的时候,他具有普世价值。当民主和普选制相结合的时候,他就是骗人的毒药。有人主张用西方民主普选制来消除专制、消除腐败,实际是饮鸩止渴。为什么?因为

    西方民主的本质,其实,就是在用虚伪的普选形式制造每3-7年的个人专制、代议、官僚的本质。否则,你就没有办法解释希特勒现象或者陈水扁现象,你就没有办法自圆其说。象台湾沦为“选举岛”这种现象,你就更无法解释啦!下面请看

                                       马迎春2010.3.15草  
台湾沦为“选举岛”?
2010年03月11日 21:34  来源:央视网  
网址:
http://news.cctv.com/china/20100311/104705_4.shtml

  主持人 李红:欢迎您继续关注《海峡两岸》!日前,台湾行政机构副主管朱立伦表示,台湾现在是年年搞选举、每天谈选举,都快成为“选举岛”了。台湾卫生部门负责人杨志良也说,他坚决要辞职,就是因为频繁的选举已经阻碍了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那么,现在台湾到底有多少选举?这些选举究竟给台湾民众带来了什么?就这些话题,我们通过卫星连线,邀请两位台湾时事评论员进行讨论,一位是汪用和女士,一位是黎建南先生,欢迎二位!

  台湾时事评论员 汪用和:李红好!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台湾时事评论员 黎建南:李红好!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

  主持人:二位好!首先通过一段背景资料了解一下相关的情况。

  解说:近日,有关台湾是否应该减少选举次数,是否应该合并各项选举,成了各界热议的话题。

  3月9日,台湾当局行政机构副主管朱立伦表示,台湾年年有选举,每次选举都要耗费大半年的时间,再这样下去,台湾就要变成“选举岛”了。作为执政党,国民党要拼的是政绩,而不是选举。与此同时,执意要辞去台湾卫生部门主管职务的杨志良,也在接受台湾媒体采访时说,很多对民众有利的公共政策无法推动,就是因为台湾的选举太多。

  针对各界对频繁选举的不满,马英九办公室9日回应说。马英九支持精简、合并台湾的选举方向,未来将把多项选举合并成一次举行。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立法机构已经完成了地方制度法的修正,从2014年开始,台湾的“五都”市长、“五都”市议员、县市长、县市议员、乡镇市长、乡镇市民代表与村里长等7种地方选举,将集中在同一年的同一日举行。

  主持人:首先我想请问一下用和,我们看到朱立伦在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台湾年年搞选举、天天谈选举,都快成为“选举岛”了。台湾现在到底有多少选举?这些选举都是什么样的选举呢?

 汪用和:台湾的选举就跟这两个字的笔划一样还真多。从2000年开始就有激烈的“大选”,隔年是各地的民意代表选举,再来就有县市长的议员、县长、里长选举等等,同时还有台北、高雄市长跟市议员选举。之后又来“大选”,同一年又有民意代表选举。在2005年的时候还有一个末届“国大代表”选举,到了12月份的时候又有县市长选举。我们看到,这样一连串选举下来,真是可以看出来选举非常多。除了社会上一些公职人员的正式选举之外,还有各个政党因应这些选举所要举行的党内提名初选,也都在这里头,所以几乎是年年都有选举。

  主持人:刚才用和给我们介绍了,大大小小的选举如果平均起来,可能要分配在一年当中的每个月份。我曾经听一位台北市的议员说,她选议员的时候花了600万元新台币,而这已经算是比较少的了。黎先生,据您了解,为了这些大大小小的选举,台湾每年要花掉多少钱?

  黎建南:选举花钱多少,第一个要看选区,台北市教育程度高,所以花钱比较少。第二个就要看知名度,我想,你的朋友应该是有点知名度,否则600万新台币是选不上的。另外还要看战况,战况就是你跟对手选举激烈不激烈,对手弱,你可以花少一点,对手强,你就得花多一点。另外就是看选举的不同,县议员跟市议员、跟乡民代表、跟民意代表是不太一样。在台湾选举,如果不买票的话,规规矩矩选举的话,乡民代表大概是花200万新台币左右,乡长跟议员大概是1000万新台币,县长大概要1亿新台币,民意代表大概是2000万新台币。我这讲的当然是平均比较正常的,因为几年前有人跟我谈,想叫我选举,我算一算大概要花2000万新台币,我就没有选,我算是蛮有知名度的。

  至于这个钱花在哪些方面,就是文宣战,还有组织战,另外还有公关战,另外还有谣言战,这都是要花钱的。文宣战那个车子,一个车子一天,连油钱、连上面几个人,要五、六千元新台币,你要四部车,这个车子装扮的话也要一、两万新台币,四部车跑十天,算算看这就是多少钱?

  然后是旗帜,以民意代表选举来讲,就算找10公里路面吧,因为台湾一个民意代表平均要面对30万个选民,要对30万选民,就找一条10公里的主要道路,每隔100米插一个旗帜,10公里,插一边就需要1000面旗帜,插两边就要2000面旗帜。这个旗帜,通常需要铁丝工去绑,这可能要100元新台币。不要忘了,过两天旗帜被人家拔掉,还得再插一次,只插一次,200万新台币就没有了。

  传单呢?平均一张传单,连发的钱带印的钱,大概是3元多新台币,要看你发几次,假如说对30万选民、一共10万个家庭,发一次,就是100万新台币没有了,你发个五次、十次,就是几千万新台币没有了。

  造势活动,一场大的造势活动,造势活动谁来?当然要有基本观众,基本人头观众,一个人给500元新台币叫他来,找1000个,那就是几万新台币。桌子、椅子10元新台币,叫他们手上拿两个旗帜20元新台币,中间舞台搭配,所以,一场造势活动,没有100万新台币办不起来。

  组织战,以民意代表来说,你在这个地方叫人打电话找人,30万人最起码要拉10万个,平均一个人负责500个人,那就必须大概要1000个工作人员,15天,你给他一天1000元新台币,你给他1.5万新台币,总共就是1500万新台币。

  至于造谣的,你要派20个人到市场造谣,20个人坐计程车造谣,这个也是几百元新台币。

  如果有相当高知名度的,选区的素质比较高,那是不需要花这么多,可是一般除了台北市,其它的大概至少得要这些数目。

  主持人:刚才黎先生很清晰给我们算了一笔选举费用,黎先生谈到费用的时候也说到,选举花多少钱要看“战况”,而且形容一些选举办法的时候,也谈到文宣战、公关战、谣言战,我觉得这个“战”字很有意思,我们看到台湾媒体每逢说选举的时候,大多数不用“选举”这个词,而是用“选战”这个词,这个“战”字应该如何理解呢,用和?

  汪用和:“战”就是打仗,而且这个仗的规模有大有小,意义也是有大有小。比如说,如果是村里长选举,在社会上所引发的关注就不会这么热烈,当然各个政党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资源也会相对比较少。但是五都选举就不一样了,五都选举是2012的前哨战,所以五都选举就不是候选人个人的“战斗”,而是蓝绿政党之间的“战争”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谁输谁赢,2012就好像被初审宣判一般。

  既然是“战争”,就会有各种对战。包括两军在扫街拜票的时候,如果狭路相逢,主帅也许不太会有特别的动作,可是一起跟着扫街的支持者,也就是军队的人员,大概都会特别激动,有一些风度的就是高喊自己的阵营加油、当选,喊得特别大声,好像形势上把别人给压过去。还有一些比较不顾形象的,甚至可能就会有一些挑衅动作,比如说对对方比出这样的手势,或者是故意逼进对方,通常冲突就很容易在那种状况下一触即发。

  另外还有一句话叫“兵不厌诈”,有些人可能也会故意陷害对方。比如说,选举的时候除了当面拜托之外,候选人也会请人帮忙拨打电话,用电话去拜票,就听说有人会故意在晚上十一、二点,很晚的时候,大家都已经要睡觉的时候,打电话去拜票,可是说的却是对手的名字,比如说,明明是黎先生请的人,他就故意说拜托、请支持李红,接到电话的人就火大,痛骂李红怎么这么不懂礼貌,半夜12点还让助选人打电话来拜票。

  或者是要举办一个爆料的记者会,事前要充分保密,措手不及来打击对手,甚至事前可能也会故意放一些假消息去扰乱对手,或者放一些耳语去骚扰对手。其实现在最有名的一个耳语,就是年底的五都选战要开打了,我们知道,苏贞昌现在要进攻台北市,所以现在民进党已经放出了一个耳语,希望能够在蓝营内部发酵,就是说要“弃郝保马”,意思是说,如果苏贞昌选不赢郝龙斌的话,他2012年一定会跟马英九竞争,如果蓝营的民众希望2012年由马英九继续执政,最好就把郝龙斌放弃掉,让苏贞昌来做台北市长,就把苏贞昌锁在台北市,让他没有办法去进攻大位,这就是现在民进党所放出的耳语。所以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会看到,前两天马英九跟郝龙斌收牵手、十指紧扣,就是希望能够破除这样的耳语,马英九也特别在电视机面前告诉大家说“挺郝”就是“挺马”。所以从这样一些实际的操作层面来看,“选举”称为“选战”也是蛮贴切的。

主持人:由此不难看出,为什么要用“选战”这个词来形容“选举”了。其实,针对台湾选举太多的问题,外界有不少批评声音,比如说最近,正闹辞职的台湾卫生部门负责人杨志良就说,过于频繁的选举,已经严重影响了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黎先生,您怎么来看这个问题?

  黎建南:本来一个健康、正常的选举,是要以政见赢得选民认同,所以应该是政策主导选举,但是台湾走了调,现在变成是选举干扰政策。当局制定一个政策,考虑大多数人的利益、考虑长远的利益,但是人民觉得最近不利、就反弹,少数人不利、大多数人有利的他不讲话,不利的也就反弹。所以,台湾很多政策为了选举就一直拖延。这次健保费,“卫生署长”认为,健保费再不调整,将来健保要倒闭的,所以他觉得应该要调整,因为十几年没有调整。可是吴敦义考虑到选票,又不接受他的方案,弄了一个两面都得罪人的方案,叫什么75%不受影响,但要知道,这75%不受影响的人不一定会感谢您,那25%受影响的会很火,为什么我们受影响,别人不受影响呢?所以,往往一个政策不能很理性、很公平来看,就是为了顾眼前的利、为了顾少数的利,结果让很多长远的、为大多数利益着想的公共政策通通延宕、拖延,甚至胎死腹中。

 主持人:也就说,这些频繁的选举,再加上还要拼政绩,真让这些政治人物非常吃力。用和,您怎么来看这些政治人物对选举的态度?他们是否也认为选举太多呢?

  汪用和:不同政治人物对选举会用不同的看法,甚至同一个政治人物对要不要参与一场选举,可能在不同的时空背景环境之下,也都会导致他有不同的选择决定。但是我相信,对于台湾的政治人物来讲,他们应该也是认为选举太多的,因为就算不是他们自己选举,选举也都会跟他们扯上关系。比如说你是一个部门首长,你可能就会被迫考量,你将要端出来的这个政策会不会影响到民众的观感,不是说这个政策对不对或者好不好,比如说应该要加税,可是就算认为加税有理的学者,其实私底下一定也都不希望要缴更多钱给当局的。因此,这也是为什么杨志良会说台湾年年有选举,但是有些不会受到民众欢迎的政策是不是就应该受到选举影响、就永远不要推出呢?如果真是这样考量的话,健保费到底要什么时候才能够真正合理调涨呢?

  另外,就算你不是一个政务官,你不用为政治负责,但是,只要你是政治人物,只要你所属的政党有选举的时候,你就必须要帮忙辅选。比如说我先生周守训,他是台北市选出来的民意代表,不只是台北市的选举,就算是县市长或者地方的议员选举,或是其它地方的民意代表补选,他同样都得全省跑透透去辅选。因此,这些政治人物其实比一般民众更容易感受到选举怎么这么多,因为民众是被选举的造势宣传声音疲劳轰炸,可是那些政治人物则是必须参与疲劳轰炸的人,所以他们更容易感觉疲累。因此我想,把选举整并,除了某些政党政治人物会考量这样做会不会对自己的政党操作有利之外,应该是大多数台湾民众、包括大多数政治人物在内,应该都会是乐观其成的。

  主持人:刚才二位通过相关的问题已经给我们列举了一下,台湾大大小小的选举给台湾社会以及一些政治人物造成的纷扰。我们看到台湾有关部门已经决定要从2014年开始,把七项地方选举合并进行,到那个时候,每两年才会有一次选举。黎先生您认为,这么做是否就能杜绝现在这种选举乱象?

  黎建南:如果说整个选举的基础没有改变的话,方式怎么改,很多毛病还是会产生。所以,如果说台湾人民选举的心态不健康,不考虑选举的人,考虑民粹,考虑我要拿钱才投票,这种不健康带来的选举风气不改善,选举的一些不正当手段、甚至买票不改善,选举的素质不提高,如果人民对这些事情都搞不清楚,还有选举的败类不消除,所谓选举的败类,就包括一些文化流氓,包括一些买票掮客、一些造谣分子,这些你不消除的话,我的感觉是,旧的乱象未必能够清除,新的乱象又会产生,我以一个打油诗来说明,“台湾选举打选战,各方都有各盘算”,政党有政党的盘算,政客有政客的盘算,“只要能够打胜战,绝不在乎啥手段”,什么手段都会来,“手头政策一转弯,下头对策立刻换”,你上面换个方法,下面会立刻换,“耍狠玩阴选情乱”,台湾小选举耍狠比较厉害,乡民代表选举几乎都是带刀带枪的,大的选举就是玩阴的,就像用和讲的,苏贞昌就在讲 “弃郝保马”,这就是玩阴的,这个就让选情乱,“是非难断法难判”,因为在这个时候一搞乱了,老百姓很难分辨是非,到最后选完了、结果出来了,法官很难判。就像上次陈菊跟黄俊英选高雄市长,陈菊玩了一招,法官最后也只能说,这个情形实在很不道德,但是也不能找出法律根据判她当选无效。

  所以我觉得,根本上还是台湾的选举教育,台湾的选举文化、台湾的选举素质,这方面去做根本改良,才是长久之计。但是,暂时选举缩小一点,让大家喘口气,这也是不得已,也是可行的一个办法。

  主持人:其实,无论是三合一、五合一或是七合一,选举的形式和名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有乱象产生,不要干扰正常的社会秩序和民众生活。非常感谢二位嘉宾所做的介绍和分析,谢谢!

  观众朋友,感谢您收看这一期《海峡两岸》,下期节目我们再见。

责编:刘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两极哲理》机构 ( Singapore Registration No: 52903526W )

GMT+8, 2025-9-29 03:01 , Processed in 0.12031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