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哲理

2025锟斤拷09锟斤拷29锟斤拷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772|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十七)深层探讨“两极”哲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0-15 12:30: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所谓两极哲理,是指当发生一事件时,同时也制造了最少另一事件的道理;这另一事件也许已经发生,也许还没有发生,但一定会发生。发生事件称前极,被制造的事件称后极。前极与后极有着共同的属性,以下简述之。


一、“两极”的属性

1. 对立性

前极与后极的其中一个属性,就是两极化;换言之,就是两个对立的极端。例如当前极是你“用手指推动一根筷子或一把尺的一端”时,后极是“另一端会随之移动” 。此时你就会发现前极是左、后极就会是右,前极是右、后极就会是左,前极是上、后极就会是下,前极是高、后极是低,前极是前、后极是后了。前极与后极的对立性函盖有形、无形、有色、无色、有味、无味、有性、无性、有方向、无方向、有生命、无生命、有空间、无空间、有时间性、无时间性、抽象性、对比性,等等事物,如:左右、上下、高低、前后、善恶、美丑、男女、大小、老少、香臭、阴阳、佛魔、神鬼、上帝撒旦、富穷、乐愁、爱恨、南极北极、夫妻、父子、母女、正电极负电极、正反、赞成反对、执政党反对党、宝物垃圾、经济发达落、迟早、冷热、电子与原子核、有无……


2.遍存性

从上文诸多例子里可知“两极”具有遍存的属性,在人类还没给它们取名之前,就已经存在在宇宙里了,这是不争的事实。这种遍存性可以小从电子与原子核到地球的南极与北极都有;也包括了宇宙一切的有形与无形的事物在内。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这些事实来深层认识两极哲理,并且把她的定义包涵为:当一事件出现(发生)时,同时也牵引出(制造)了另一事件,这另一事件也许已经存在(发生),也许还未发现其存在(没有发生),但一定会存在(发生)。“男女”可说是来自人的“两极” ,人出现了“男”,才有对比而牵引出“女”。换言之,没“男”的存在,则不能牵引出“女”的存在,这就是“男女”符合两极哲理的道理。人因此可说是“男女”这“两极”的母事件。人的母事件又是什么?是大地;人的对立体(后极)则是“别的生物”,没有“人”的存在,就不会牵引出“别的生物”的存在(注:还有下文,请继续阅读);“人”与“别的生物”这两极也符合两极哲理。大地的母事件又是什么?是地球,对立体(后极)应该是海洋,没有大地的存在,也就不能牵引出海洋。地球(行星)的母事件则是太阳系,对立体(后极)是太阳(恒星)。太阳系的母事件是银河系,那太阳系的对立体(后极)是什么呢?我现在还不晓得。银河系的母事件是宇宙,它的对立体又是什么呢?我现在也还想不透。宇宙的母事件又是什么呢?我相信它与宇宙截然不同;宇宙的对立体又是什么呢?我也相信它与宇宙截然不同。现在由大渐小地看事件。原子是电子与原子核的母事件,有电子的存在,才能牵引出原子核的存在。原子核又是质子与中子的母事件…… 如此类推,从“两极”的角度而言,现在科学家所发现的粒子如光子、轻子、介子、重子等,都应该有其母事件与对立体。假如无法找出这些粒子的母事件及对立体之间的联系与关系,这可能说明还有新的粒子没被发现,或目前的粒子排列秩序有问题!


3. 同时存在、同时消亡

这个属性的简单理解是:有男就有女、没男就没女,有左就有右、没左就没右,有上就有下、没上就没下,有高就有低、没高就没低…… 等等。如此推论,没人就不会有“别的生物” ;但有别的生物如恐龙时代却没有人(人类),那么,“别的生物”到底是什么?亲爱的读者,就请您猜一猜吧。如此推理,您也许能推断出一些还未被确定或证实的新事物。


4. 互相矛盾、互相转换

从前述文章的内容及诸多例子里,可得出“两极”有着互相矛盾的属性,例如:一左一右、一香一臭,等等。但“两极”也会互相转换,比如:当向左推动筷子时,前极是右而后极是左;当筷子向右移时,前极就转换成左而后极是右了。又如:榴莲的味道有人说它香、有人说它臭。同一个榴莲,有时也会觉得是香又似臭。在城市久住的人,会觉得农村里传统的施肥液奇臭无比,但当他久住农村或成为农夫后,却会觉得施肥液的味道“亲切”,臭味不见了。这又是香臭两极的互相转换。“两极”这种互相转换的属性是事实,但也与个人的主观性有着一定的关系。有的人和蔼可亲,“和蔼可亲”的母事件应该是来自那个人的情绪,其对立体(后极)是“不和蔼可亲”。和蔼可亲的人有时也会表现得不和蔼,这是事实。为什么会如此呢?“两极”的互相转换属性就是答案。你和蔼可亲,人家会喜欢你。“人家会喜欢你”的母事件是来自另一个人的情绪,所以也有对立体,即“人家不喜欢你”。说到这里,你应该明白当你和蔼可亲时,为什么有时有的人却会“面臭臭”、不喜欢你?因为是“两极”的互相转换属性使然。从“两极”这种独特的互相转换属性,你也许也会明白为什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绝对的一回时。然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在两极哲理里却又是绝对的正确。欲知其详,请继续阅读。读者您看到这里,也许已经晓得“你和蔼可亲”的真正后极是“你不和蔼可亲”,而不是像两极哲理书里第1 章所说的后极是“人家会喜欢你”,这是因为我们现在是在“显微”境界底下观看“两极”,因此能把它看的更清楚透彻。那么,“你和蔼可亲”的后极为什么又会变成“人家会喜欢你”呢?这就是两极所蕴涵的“哲理”了。再从“两极”的互相转换属性探讨宇宙。恒星与行星这“两极”的代表是太阳与地球。然而地球对月亮而言,地球又成了月亮的恒星了,因为月亮就像地球绕着太阳一样地公转、是地球的“行星”,地球也就变成了月亮的“恒星”了。我们不能排除太阳也绕着别的更大星体而运转的可能,即是说:太阳也是绕着更大的星体而运转,此时太阳已从恒星的位置转换成行星了。那么,这“更大的星体”又是什么呢?我还不晓得,但存在的可能很高。如果把“两极”的互相转换理论运用在物理学的粒子身上,相信也能找到同样的形情(我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资料),并且可能发现更多的粒子,及进一步地认识与知道它们的排列位置、性能、来源、去处及功能等。从“两极”的互相转换属性可得:一个善良的人内心也有恶;一个恶人的内心也有善。这是事实,也是为什么人间需要两极哲理的原因。


二、“哲理”的属性

“哲理”是存在于“两极”之间的联系方法、变化规则及其中的道理。“两极”在同一时段是处于“静止”状态,譬如:生死、高低、经济落后与经济发达、台独与统一…… 等等。“哲理”则是处在两极之间的“运动”状态,譬如:介于生死之间的是生活,或说成怎样去生、怎样去死得更有意义,所以生活是动态的。介于高低的是如何爬下来而不会摔下来或跌得太重;或如何成功地往上爬这类的动态。介于经济落后与经济发达的是怎样去落实经济的成长却不会造成经济过热或过冷;介于台独与统一的是如何让两地的人民皆大欢喜而不会使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自相残杀……

完美的“哲理”属性具有:和谐的系统(如:太阳系的行星与恒星运转系统,人事方面的系统有法律、政治、文化等等)、符合宇宙律法(即:无常律法与两极哲理)、园的规律(见马建勋著的《 园点哲学》 ,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 年10 月出版。园点哲学认为宇宙里事物的变化都是以“园”的形态在运动;用在处世处事上就是面面俱园、园满和谐等等)。


三、“两极”的“哲理”

先前提到,在“显微”境界里的“你和蔼可亲”与“人家会喜欢你”是属于两组不同的“两极”。那么,“你和蔼可亲”又为什么会导致“人家会喜欢你”的后极呢?说回“人”的对立体是“别的生物”,从“两极”属性的推理可得出它是存在的。它到底是什么?就是“灵魂”。“灵魂”又是什么?就是两极哲理书里说的“上帝之心”、“真主之心”、“佛心”,园点哲学里的“气”, 或其他书本里异词同义的名称。“灵魂”又是什么东西?简单地说,它就是“能量” ;一种存在及连系两个“两极”之间的“能量”;一种存在于一般能量之中而还未被科学家开发的不知名“能量”。没有这不知名的“能量”的存在,就不会有事物的连锁反应了。再举它例,在“显微”境界里的“核试炸”与“地震”也是两组不同的“两极”,未了解深层的“两极哲理”时,我们只晓得地震是天灾、是上帝所为;了解之后,知道它也是核试炸后“能量”的传导所造成的其中一个原因。夫妻失和而造成离异的后极,也是“能量”所造成(见拙作《 太极新论》 )。

刮风、下雨、天灾、人祸,以及各种各样的大自然现象,你可说都是上帝、真主或佛的力量使然,但更贴切地说,那都是因为有“能量”的存在,才发生这些事。关于这不知名的“能量”,我还有许许多多的话要相告,但一时说不清,读者或请参阅挫作《 善义漫释》 及《 浅谈宇宙系统、大自然力量与“两极”》 ,文中约略提到天灾人祸的“能量”源头。到底这不知名的“能量”是什么呢?是宇宙形成的基本“元素”,它具有“阴”“阳”的两极性,无所不在,也永远存在。在科学上,到底这不知名的“能量”会对不同的生物、粒子运动等起着什么作用呢?对人类的未来又有什么重大的影响呢?要如何去控制这“能量”而使它能为人类服务呢?我觉得值得科学家去深思研究。


四、从灵性走进理性的逻辑

谈回“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类灵性话题。它之所以灵性,是信之则有,不信之则无;信者无法说服不信者,不信者也无法说服信者。在“显微”之下看“两极”时,信与不信都对(见前文),但从两极哲理的角度而言,类似的话题却是正确无误的。为什么呢?现实里,一个喜欢做善事的人,他所做的所有善事并非都会得到善报,但大多数的善事都会得到善报(例证见美国著名作家卡内基(Dale Carnegie )著的《 沟通与人际关系》 等书里的诸多实例),而且每次的善报,都能让当事者受用无穷。同样的事实,一个人常常做坏事也有时会得报以善,但他所做的大多数坏事,都会得到恶报(例证也可参阅美国作家卡内基著的《 沟通与人际关系》 等书里的诸多实例),而且只要一次的恶报,就能让人前功尽费、遗憾终生。换句话说,善有善报的或然律比善有恶报的或然律高,恶有恶报的或然律也比恶有善报的或然律高。两者比较,理性与聪明的做法,当然是选择善有善报、多做善事而不做坏事。假如我还无法说服你最好的处世处事之道是“多做善事而不做坏事”,你也可以自己做试验求证。选一天的早上向10 个陌生人微笑(善极),看看有几个陌生人会骂你(恶极),不被骂也是善极。再选另一天早上向10 个陌生人每人各打一巴掌(恶极),看看有几个人会向你说谢谢(善极)、几个会打或骂回你(恶极)。从你的试验,就会知道今后应该怎样做人了。(注:多做善事而不做坏事,除了包括个人的处世处事之外,也包括商业管理与治理国家等等)


五、两极哲理新解

写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我在大庆的一位读者对两极哲理的理解。我对他的两极哲理诠释颇为认同,就是:两极哲理指的是一事件从低级到高级的一种演变的自然规律。这个规律对不同的人、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别、不同的性格,其理解和感悟是不同的。如果一个人(或事物)能够正确地适应这个规律、按规律办事,用两极哲理思考,用两极哲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那么,这个人(或事物)就会不断进步,就会事半功倍,就会一步一脚印地走向成功。就会走向“伟大”、“神圣”。反之,就会走向两极的另一端:平庸、老套、焦虑、事倍功半,甚至走向深渊。

在两极哲理的“显微”境界里遨游了不少时光,现在是走出来的时候。让两极哲理为你的智慧结晶,让我们在现实里实践两极哲理吧!

1998.11.1

http://www.lee-philosophy.org/viewthread.php?tid=31&extra=page%3D1
2#
发表于 2009-10-28 07:08:44 | 只看该作者
“两极哲理“与”阴阳哲理”有什么不同呢?
3#
发表于 2009-10-28 19:36:09 | 只看该作者
“两极哲理“与”阴阳哲理”有什么不同呢?
光明 发表于 2009-10-28 07:08


对不起,没听过“阴阳哲理”~
4#
发表于 2009-11-19 19:29:47 | 只看该作者
逃避不是办法。
光明先生说得“阴阳哲理”大概就是指“阴阳”或“矛盾”吧!这就是哲学中常说的“二元论”。
不过,“两极哲理”与它们最大的不同就是强调的是时间上的两极,“二元论”强调的是空间上的两极。
5#
发表于 2009-11-20 14:53:49 | 只看该作者
逃避不是办法。
光明先生说得“阴阳哲理”大概就是指“阴阳”或“矛盾”吧!这就是哲学中常说的“二元论”。
不过,“两极哲理”与它们最大的不同就是强调的是时间上的两极,“二元论”强调的是空间上的两极。
天茂 发表于 2009-11-19 19:29


我也没听过“阴阳哲理”,是谁写的???
6#
发表于 2009-12-2 17:26: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光明 于 2009-12-2 17:28 编辑

“阴阳哲理”就是两极哲理,中国几千年前就有了,王先生难道不读古书?王先生所举的那些例子,在中国国内的周易现代化研究的报刊杂志中汗牛充栋,无数次数的列举过了,王先生难道也不读现代的书?王先生的两极哲理,实质上就是周易中的两极哲理和佛家的因果原理。除此之外实在看不出王先生还有其它什么“理论”?

    尤其滑稽的是尺的两端成了两极--如果尺的长度缩短到同宽度一至时,它的运动还有两极吗?!这样的比喻同一片瓦翻覆而为阴阳的比喻是有本质的差距的。
7#
发表于 2009-12-3 21:20:55 | 只看该作者
顶起来,叫两极使者们来复
8#
发表于 2009-12-4 13:45:12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呵,谢谢关注~
9#
发表于 2009-12-4 14:39:11 | 只看该作者
6# 光明


“阴阳哲理”就是两极哲理,中国几千年前就有了,王先生难道不读古书?王先生所举的那些例子,在中国国内的周易现代化研究的报刊杂志中汗牛充栋,无数次数的列举过了,王先生难道也不读现代的书?王先生的两极哲理,实质上就是周易中的两极哲理和佛家的因果原理。除此之外实在看不出王先生还有其它什么“理论”?

    尤其滑稽的是尺的两端成了两极--如果尺的长度缩短到同宽度一至时,它的运动还有两极吗?!这样的比喻同一片瓦翻覆而为阴阳的比喻是有本质的差距的。


谢谢讨论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就是阴阳,“一阴一阳谓之道”。而“易”,也是指阴阳的转易。虽然通常没有“阴阳哲理”的提法,俗谓“道家”、“黄老思想”、“老庄学说”等等,不过光明君也还算在谱,意思上大概是说得通的。

王先生当然不读古书!呵呵,今天的新加坡把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里教授中文的老师全部算上,也没有几个看古书的了。遗憾得很,新加坡施行英文教育,虽说鼓励各种族加强母语学习,可惜难以两全,以华文来说,没落的趋势是挡不住的。简单说本地不多的几分华文刊物也一再被投诉用词太深,华文华语,江河日下,无论古代的书还是现代的书,都少有人看了……是的,非常可惜,一旦语言没落,它所传承的文明也将断流!

纵观历史,一种学术或者思想的产生,其实形式不是单一的。以佛家思想来说,曾经传诸经书,而落地于中国的禅宗又因种种原因该为不穿文字。基督教的《圣经》是发展宗教的圣徒后人写的,《论语》是孔子门生们辑的……其实,编纂和采风这些事,是中国的封建帝王们“仓廪实而知礼仪”,用闲饭养活闲人们进行的。经过科举拔材、八股取士这些上千年的周章,儒家的很多精神像基因般根植于多数炎黄子孙的血脉里。所以,很多时候文人们为了表明自己的调调儿多么高明,不得不罗里罗嗦、费尽心思地著书立说,以求自己的东西能使人信服。
统观世界,有些时候的确必要。简单举个例子,比如伽利略的日心说、达尔文的进化论等等,所有让人不可思议或者不易理解的学说,当然得多说两句来解释。瑞贤的《两极哲理》么,理论上确是不用赘言。除了世人普遍接受的辩证主义、因果思想之外,它只需强调一下两极哲理的时代精神“善性前极带来善性后极”以醒世、励志,大致可以了。发展两极哲理,也需要继续著书立说。却不同于儒家传统价值观上的“立言”,而侧重实用,济世救人,学习政府的服务精神,拾缺补漏,为社会做些实事。

很多比喻都是滑稽的。忘了在哪里看到一个,令人莞尔,好像是说新加坡的雨(现在是雨季)像年轻人的爱情,来得快也去得快。呵呵。
其实我们认为您的忠告是有道理的,最起码提醒我们中国大陆的朋友对我们再做的事是怎样的看法。是以我们全部接受,金玉良言多多益善。
另外我们的两极哲理时常根据场合,要用硬的东西来比喻,但是软的东西就不适用。要的就是这个“硬”体现的必然性。

意犹未尽,再聊。
10#
发表于 2009-12-4 20:25: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光明 于 2009-12-4 20:28 编辑

说得很好!新加坡式的经济基础可以瞧不起中国大陆的现代文明和将中国的古代文明称为畈养文明,什么"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可以当作没有这么一回事!

作为人类的共同文明的理论可以在新加坡的实际荣光中变得不值几两!

本人第一次看到新加坡的哲理的无比强悍!深有感触,不虚此来!

以上是题外话。

   理论果真是经济实力和新加坡的社会需求就可一切性决定的吗?本人也是搞实业的,搞理论不过是玩玩当代世界,待我也看看可不可以!
11#
发表于 2009-12-5 21:16:59 | 只看该作者
10# 光明

这位兄台说得实在,小弟听得痛快

其实新加坡这个风气是殖民社会的西化效应。新加坡的华人在精神的皈依上确实有障碍。一言难尽,改天接着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两极哲理》机构 ( Singapore Registration No: 52903526W )

GMT+8, 2025-9-29 01:13 , Processed in 0.21539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