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哲理

2025锟斤拷10锟斤拷15锟斤拷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shuihuo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相依哲理逍遥思

[复制链接]
281#
 楼主| 发表于 2012-2-10 17:17:51 | 只看该作者
请登陆百度“俞明三博客”,加强联系,共商创建“哲学双解放”学刊事宜。
俞明三 发表于 2012-2-4 09:05

关于创建《双解放学刊》(电子版)启事
     太极城哲学创新研究院东南分院成立后,为保持本院研究员、特骋研究员之间的正常联系和互相交流促进,经研究决定准备创建《哲学双解放》学刊,先从“网络电子版”做起,待批准后,出正式刊物,公开发行。
     办刊宗旨是为党和国家的文化强国大政方针推波助澜。
     办刊方向是走哲学普及化之路,努力使“哲学从哲学家的书本中和课堂里解放出来,宗教哲学从迷信中和庙堂里解放出来”。
     鉴于没有出版经费,现公示于此,愿有志者(包括本院研究员、特骋研究员及院外哲人)义务加盟,共商出刊事务。
    (联系电话:13706271948   电子信箱:yms1948@sina.com
                                                    太极城哲学创新研究院东南分院
                                                                 2012年元月3日
282#
 楼主| 发表于 2012-2-13 15:43:47 | 只看该作者
博采众长相融美

无意中看到一则资料:“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中国人、俄国人、法国人、德国人、意大利人都争相夸耀自己的酒,只有美国人笑而不语。中国人首先拿出古色古香、做工精细的茅台,打开瓶盖,香气四溢,众人为之称道。紧接着,德国人拿出伏特加,法国人拿出大香槟,意大利人亮出了葡萄酒,德国人取出了威士忌,真是异彩纷呈呀!最后,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美国人,想看看他到底能拿出什么来。那美国人不慌不忙地站起来,把大家先前拿出来的各种美酒分别倒了一点在一只酒杯里,将他们兑在一起,说:‘这叫鸡尾酒,它体现了我们美国民族的精神——博采众长,综合创造……’的确,这酒既有茅台的醇,又有伏特加的烈;既有葡萄酒的酸甜,又有威士忌的后劲…… ”
看完后不由思及中国老话:“不采百家之长,难成一家之美。”我觉得这就是相依之理:独特诚然是美,可是众多独特之美的融会贯通,则大美难言矣。难言之美即妙:妙不可言。美国称合众国,综合众多而成其一,相依相融为一体,就如众多富有独特风味的美酒调兑成了鸡尾酒一样。美国的富强,与吸引了全世界的人类知识精英为之效命岂能分得开?
283#
 楼主| 发表于 2012-2-17 15:17:51 | 只看该作者
美真相依 美善相融

真善美都属于哲学范畴。真是善与美的前提,真善是美的基础。李泽厚认为:美学是第一哲学。
第十八届世界美学大会的主题是“美学的多样性。”“美学的多样性”源于美的多样性:美人不同体(环肥燕瘦,各显其美),美男不同面(刘关张白红黑脸都是美男)。
美,美感,美学,美学观,美学史,美育……都各各不同。“美学不真,科学不善,伦理不美”,有人如是说。“我就是要教你‘恶’”,有个外国哲学家这样公开宣称。
“追寻美,发现美,创造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足迹,也是一个人生命蓬勃生长的历程。”由朱永新的话,我想到了马克思曾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还是朱永新说得具体:“美是一种形式,也是一种价值,更是一种心灵的体验;美是创造的源泉,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新教育之梦》P119)
为了不步及美感、美学、美学观、美学史、美育……诸多概念,此处只谈《美是什么?》,仅以余祖信这本书为本:“和谐不就是美的一种形态吗?”作者在自序中说。
美的概念浩繁复杂,美学流派纷呈。对美的定义各抒己见,实在莫衷一是。“美是符合主体愿望的客观信息。”余祖信在《关于美的本质问题初探》中说。这与美在主观、美在客观诸说比,显然有进步。然而与美在主客观统一、美在心物联系等学说比,显然没有质的差别。
美如禅:“手指明月是禅,手指不是禅,明月不是禅,手指明月的过程是禅。”但美又非禅:手指明月是美,手指美,明月也美,手指明月的过程更是美。以审美的眼光看外物、审内心,无往而不美。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教育部长袁贵仁先生在第十八届世界美学大会上致词中引用的话。
关于美,中国有中华美学学会会长汝信先生《美的找寻》,这是他的“国外美学散记”;还有中国第四大美学流派“心物联系说”创始人佛大肖君和的《美的奥秘探寻》。国外有英国威廉.冈特《美的历险》、威廉.荷加斯《美的分析》(此类书太多)
关于美,《影响世界的100种文化》中称“美学――人类文化精神的一盏明灯。”一不在意滑到“美学”上,又是另一话题了。
美如火之焰、水之澜、宝石的光泽、鲜花的芬芳、女人的韵味、男人的气度……只用《美是什么?》不足以说明美,我倒想以“什么是美”来表达: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劳,蛟美在游,马美在跑,田美在肥沃,天美在广袤……真诚是美,善良是美,奋进是美,向上是美,美在弘毅,美在情操,美在争先,美在创造……
美离开真,是假美;美离开善,近恶;只有真,只有善,美才有真正价值。真善美只有相依相融为一体,才利人益己,方得世人共识、社会共认:德智体 育 真善美,真善美 育 德智体,学生才能全面发展。偏于任何一端,都不是全面发展,都不是真正的美育。
284#
 楼主| 发表于 2012-2-20 13:56:27 | 只看该作者
圆点相依函度融

东方哲学创新论坛已历四届。九年来,一点历久线化面,渐向圆。有圆千里互相会:陕西如东一线连:十缘怀哲一朝分美。中国太极城哲学创新研究院东南分院聚集了天南海北一批爱智者,亮见诤风各抒胸臆。我总思相依。
2004年参加首届东方哲学创新论坛,赴陕前查阅哲学概念,不完全阅览就达17种之多。研讨会期间,除圆点哲学外,又接触了智能哲学、三点论、欲望哲学诸如此类观点。第二届往后,又有度论哲学、函家哲学、唯心论、快乐哲学诸如此类。我仍思相依。
如东哲学研究会,又有新哲学、双体哲学,特别是函家哲学,让与会者更是启慧开智。可是会上会下,赴前归后,我不仅思相依,而且品相融:任何学说、任何观点、任何主张,归根结底,都不可能独自观清世界、看透人生、品全社会:必须相依互融。
就圆点哲学说:点是圆?圆是点?可以说:点是点,圆是圆;也可以说:点是圆,圆是点。圆点相依相融,无点不成圆,离圆哪有点?有人说:水滴是海洋之心,海洋是水滴之身:身心一体,岂可互离?就人而言:无心莫谈身,无心之身如尸;无身也别说心,拳头大的那块肉仍属身,看不见的灵魂才是心。心无灵,还是真正的活人么?
所以我坚持:圆点相依。在点化圆时,点线面圆体的渐化都须维度(维度也相依:无维莫论度,无度谈维有啥意思?)。势无维也有度:向度思虚度,虚度属大度,至大无外就是函。虚度大函海天空。故函度相依同位,就如首都北京:首都是北京,北京即首都。
若问“函函度?度函函?”回答很简单:函可函度,度也函函。函度为一。谁大?《道德经》曰:“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处其一焉。”shuihuo以为:四大同大,就如度函同大。至大无外,智大无碍:圆点也如此。圆点同大:合则为(惟)一圆,分则亿兆点。
度到虚处无不函,就是圆到极处已无外。智能哲学若到智大无碍之际,也是至大无外。可是智未至处仍为外,人文之外尚有界:如谜尚待解。即如文武之道也相依,须张弛:用武平文,以文化武,皆凭势。圆虚点实思双盈:盈极必亏,赢极必输。思函品度,相依生美,互融显妙。
285#
 楼主| 发表于 2012-2-23 09:42:24 | 只看该作者
水火相容通融美

“怎么有煳味了?”爱人从梦中惊醒。
原来蒸拦笼卷水烧干了,水干后锅烧红了,锅烧红后笼布烧着了,笼布烧着了后白面卷子烧煳变成黑煤球了,白面卷子烧煳变成黑煤球了后,满屋都飘着煳味了。
“没失火还是好事。差一点发生火灾事故!”爱人惊魂未定。
激起我的哲思是:要做美餐,必须水火相容。火盛必煳,餐必不美;水多呢,如蒸大米饭,必烂,也非美餐。
餐如此,饮也这样。就以酒为例:水的外形,火的灵魂。这必须各有其适当的度。火盛度过高,伤胃;水多度过低,何如品茶?惟有水火相容,且如双沟珍宝坊的“兑”:大小相依,浓淡互融,方为美酒。
早餐后跑步上班,国家电网的工人们在上海路边从井里往外拉电线。我故意跑过去看:井中清波粼粼,水颇深。我忽思水电关系:也是水火相容。
到班上,还想到“薪水”:以前是工资的代称。薪是火,加上水,人才能生活。工资购得薪与水,好活命也。
顿悟:水火相容易通融。水属于阴,火属于阳。阴柔与阳刚相得益彰,才能显出真善美。
286#
 楼主| 发表于 2012-2-24 09:32:54 | 只看该作者
有无相依融一体

无就是道,有也是道。有无都是人间正道。有生于无,无无岂有有?有有正因有无。无是佛,有何尝不是佛?无无常,有又何尝长常?无无名,因其无名方益有名。天下万物,地上亿般,人间兆类,有化无,无生有,循环往复。相生源自相依、相存、相辅、相成、相克、相融以至生生而不息,遂生出万物而不绝永续。生,意味着死,无死,生无任何意义。生死的大矛盾,正是世间之大美,奇妙:不矛盾,只有生,是神界天堂;不矛盾,只有死,是万劫不复的地狱。只有有矛盾的凡尘,生死相依,相依为命,才是值得一活的美好人间。任何神化或鬼化、妖魔化的世界,都不成人间。不成人间的地方,自然就不成美好。世界不安宁,人生有苦恼,矛盾重重,重重矛盾,在千矛万盾中闯关夺隘,方显英雄本色。“矛盾是万物的本质。”此语中的,给我启迪,我将自造矛盾,以己为敌:且将鼻孔作短笛,气息化乐伴鸣镝,泪珠不轻滴……
287#
 楼主| 发表于 2012-2-24 15:49:27 | 只看该作者
度论函学相依美

在如东得上海《度论哲学》创立者赵永昌一本小册子,题为《“度论哲学”与“函学”的“二和出三”》。是他与《函学》创立者俞明三的哲学诗唱和集。五大部分,第四大部分《申时度世函为家》注释七、八点皆关涉我的哲观,引起了我审哲度诗的兴致。
“流派相映互补美”、“众说纷然道健体”,这是注释七:“笔者认为,众说纷然,流派交融,可以相映成趣,互补增美,这是笔者在欣赏赵登亮所提出的‘相依哲学’前提下所主张的,能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基本态度……”
“函学度哲归大家”、“申时度世函为家”,这是注释八:“笔者认为,函学和度论哲学,都是归于大家的,只有成为大家的哲学(大众哲学),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归大家’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通过各‘家’的‘归’,可以‘归’成一个大‘家’。笔者原来以为,度论哲学归于智能哲学,现在,读了函学《和谐哲源新说》,笔者希望,度论哲学也有可能被归到函学之中,体现出赵登亮所主张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依美’、‘相辅美’、‘相衬美’、‘相补美’、‘相成美’”,基实,最重要的是“多和出新”的“相生美。”
赵永昌君虚怀若海涵泳万汇,读过俞明三《和谐哲源新说》后,由衷美赞:“明三志向高远,脚踏实地,‘倾注大半生心血’,推出《和谐哲源新说》,书中充满着创意、想象力、领悟力,成就巨大,令人敬佩!作者在方法论上所取得的成就,给人以‘中国的黑格尔’之感,可见《和谐哲源新说》所展示的哲学创新,在古今中外的哲学思想发展史上,非同寻常!”
赵永昌对《和谐哲源新说》的高度评价,可与中国认识论研究会执行会长陈中立《一个难得的创新体系》、东方哲学创新学院院长马建勋《函家哲学 横空出世》、南通大学政治学院院长顾玉平《引发哲源新思考的佳作》等妙文相提并论、互为媲美。我惟思:英雄所见只因略同,方可肝胆相照、生死与共。
我是先接触“度论”,后研读“函学”的。可能是大道相依渐相通之故吧,我觉得赵永昌《“度论哲学”与“函学”的“二和出三”》,论的就函(涵)相依美。他说“笔者原来以为,度论哲学归于智能哲学,现在,读了函学《和谐哲源新说》,笔者希望,度论哲学也有可能被归到函学之中……”赵永昌说过“万维有度”,其“度论”若以《圆点哲学》论之,何尝不可化而为点与万维相依(相通、相融)而生出新美呢?虽不可言凡度有维(势就无维,有向也度),但度却可度诸般、品诸类。
函到虚处为至大,度到虚函为大函。无水函,有水亦涵:涵虚混太清,天函。虚度,度虚,虚空近无;悟空思无妙不可言。各种哲学观点,都是空实相依观,由无到有,由点到线。线,面、圆(体),渐次形成,就如万里长江东归海,也似天虚梦大函,无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换言之,就如生中有死、死中有生。
油然思及元代赵孟頫爱妻管道升女士《我侬词》:“你侬我侬,忒煞多情。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们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捏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毛泽东曾在建国后的一次讲话中引用过(可惜的是被秘书整理时整掉了,未得广为流传)
在此和谐时代,地球村观念已然形成,谁也不可能独立不依地科学发展。世界潮流,浩浩汤汤,即如万里长江奔向海洋,和谐共生的理念岂可阻挡?任何理论、、思想、观点、主张……独自皆如水滴,相依方成海洋。岂惟度论函学相依美?圆点智能何尝不这样?马建勋的“以点圆天下”,何尝不是以圆点地上?论智能,若无体能、技能诸般能相依,智能又能有何能?
赵永昌论及他的度论与黄明理“智能哲学”、俞明三“函学”相依后亮见的“体现出赵登亮所主张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依美’、‘相辅美’、‘相衬美’、‘相补美’、‘相成美’”,究其实,赵永昌这种“成人之美”的言论,体现的恰是中华审美传统“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念也。为人类世界更美好,我们不妨在philosophia(爱智慧)之途“各美其美”同为大家美(大众好)。因为美最重要的还是明三“多和出新“的“相生美。”
288#
 楼主| 发表于 2012-2-26 14:33:56 | 只看该作者
第三百二十三则日记[2005年旧帖新读]

观点交汇互补美

11月20日 晴 星期日

今天继续交流,让各种观点交汇互补。上下午全是在交流中度过的。中饭后的空闲中,与武大陈望衡先生进行了单独交流,忆起广州华南师大的新世纪首届美育与塑造创新型人才学术研讨会,许多细节他已淡忘,可是当我提起参观陈家祠时,他立刻想起许多往事。我对触景生情、睹物思人有了新领悟:遗帕悬情确有美感也。谈起日记美育,他说:“研究日记美育,全国可能只你一人……”他说日本人率小孩游览风景区、参观博物馆等,都是为了对孩子进行自然美育、人文美育。

上午交流八人:旬阳马县长讲《转型时期的经济呼唤哲学的指导》,武大陈望衡讲《环境美学》。本是哲学会他讲美学,他原是打算讲《和而不同》的。可是在小结了昨天的各种观点后,他充分肯定了各种观点的互补性,即和而不同,便转入讲美学了。但仍由哲学过渡,第一小标题即“环境哲学与环境美学”:环境创造人,人创造环境,环境决定人类命运。接着讲人与环境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最后讲到生态平衡与社会文明,肯定了城市最重要的地方是居住地,以山水园林为中心才是真的美。

由陈先生将哲学偏离向美学,第三个发言的我,又从美学进一步偏移中心:“各位专家:首先声明,我不是学者,我是行者。如果硬说是学者,也只是‘正在学习的人’之意。这是哲学研讨会,由陈先生谈美学得到启迪,我来谈美育。美学属哲学范畴,美育须美学指导。教育方针已明确定位为德智体美,那么美育究竟如何实施?我感到,最重要的是行动。我以为,如果哲学属大道,美学就是理论,而美育就应重行动,美育要比艺术、美术等都宽泛,人生的方方面面都有美育因素,日记也可进行美育……”

我在发言中简要回顾了华南师大、嘉兴南湖、山东济南、吉林长春、广州佛山、徐州师大等寻美之行,忆及在会场上的陈望衡、雷正良、寇广生、马建勋和未在会场的蒋冰海、滕守尧、周稽裘、成尚荣、阮纪正、肖君和等,亮出自己的观点:“哲学必须如毛泽东所说:‘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成群众手中的锐利武器’,促进社会进步,创造美好人生,不然,都成了废话和枯纸。现在的某些地方教育,不要说美育了,可能正在进行丑育,必须用哲美理念改变现状……”

没要稿子,信口胡说,可是回到黄明礼和赵永昌中间的位上,赵先生右手击案道:“好,说得好,掷地有声!”接着是韩文彬讲《解读“中庸”发展中的哲学》,属于对孔子哲学的考证性的;纪宝智讲的是《哲学与人学》,他的境界意识与冯友兰相近;寇广生讲的是《骡子哲学》,是一种互补生成理念;第七位蔺保群讲的是《论“一分为三”及对“一分为三”中的“中”的具体形式的含义》,是雷正良的信徒;最后一位王铁庄,讲《初探人生忧乐观》,好象心得体会。

下午主要是选举和总结。我对自己被马建勋先生提名而选上副秘书长感到意外也珍惜,哲学如周国平说:“不只是一种学术,自从她诞生以来,它还一直承担着探究人类精神价值和生命意义的使命。这个意义上的哲学就不只是少数学者的事了,而是与一切看重精神生活的人都休戚相关的。”由雷正良先生主持词中提到我的发言,我感到对哲学的喜爱与研究,是不在乎学术高低和以何谋生的,关键在于有无生命的理性思考。雷先生说:“赵登亮先生发言中说,从事美育,必须要有美学理念和哲学根基……”其实,做啥都离不开哲美之学的。

黄明理先生作了大会总结发言,题为《哲学创新是时代呼唤》。黄先生来自江苏社科院,他从哲学是无用之大用,讲到从文革到改革,是胡福民先生开了思想解放的先河。胡先生就是江苏人,他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吹响了新时期思想解放的号角。现在到了电脑网络时代,黄先生说要让时代精神引领时代。时代精神他概括了三条:一是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二是以人为本的协调精神,三是自由自觉的竞合精神。最后吟了一联:金刚为宝书更宝,万事变空理不空。
289#
 楼主| 发表于 2012-2-28 08:19:22 | 只看该作者
妙徼相依玄同美

与上海哲人虚度君交流,忽忆于陕南窑洞与其闲聊的情境:我请敬玉为我左书“大道相依”,虚度君问我何为大道,我从人道、地道、天道分说,都是道;天地人和谐相依,方为大道。如《老子》域中有四大,天地道人皆大,这就象美之“各美其美”而各大其大。虚度君向我说:“相依就是大道。老子时代科学发展有限,人的认识自然受限。你是从老子接着说。”
我读过台湾曾仕强谈易经的观点:道家、儒家、墨家诸子都是从易接着说:老子论道、孔子谈经、墨子言术。我则认为道经术相依生美:道中有经术,经里有道术,术岂可离开道经乎?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句有多种断法。我只对“同谓之玄”,判而不断为“同 谓之玄。”。同,指的是妙徼同,妙玄,徼也玄,同玄,故玄同。同,不是等同,而是相依或相融。哥白尼前“地心说”,后演变为“日心说”,我以为都在“人心说”。即如公元公元纪年法,以耶稣出生日为界分为公元前后,可;若以孔子出生日为界,且得认可,其实也无不可。
妙,中心,至小,无内;徼,边缘,界,至大,无外;世界无界,心融则融。心有海天梦,梦想可以融你我,融天地,融大千世界、古今中外,以至融无限。融至极处更如点到极处、度到虚处、函到无所不函处:无外。又何妨说智大无外、智小无内?人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真是妙不可言。
人文如此,天文也然。格林威治与南京紫金山,作为天文台分经纬度,妙徼都是由人定。以中岳为妙,东岳就是徼(南北西 同)。若汉唐时以华山为妙,有何不可?当今云南偏僻处一村民不愿上北京儿子处生活,理由是北京太偏远,即可悟出此理:云南偏远的住处即其中心,妙;中国首都北京成了徼(边界)。
自古以来说玄者众,《说文》释“玄,幽远也。黑而有赤色者为玄,象幽而入覆之也。”苏辙注:“凡远而无所至极者,其色必玄。故老子常以玄寄极也。”我欣赏张衡说的“玄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能先;包含道德,构掩乾坤。”我以为,玄为连结妙徼之线,如同将琴把与音箱连结起来的弦(连结弓两端弦,同),妙是始点,徼为终点,妙徼相依同,始终相依融。
妙与徼,同 谓之玄:中心与边界同。无边界说啥中心?无中心边界无意义。中心边界玄(同),同之又同,是认识天地万物的关键:存小异求大同,方可达成彼此共识、形成合力共振。玄就是天地万物的一般规律,与道同。思及五四时期风云人物钱玄同,玄即同:玄是生成宇宙和万物的本体,同体现了万物无穷奥妙的变化作用。
函学,度论哲学,智能哲学,圆点哲学……俱涵妙徼相依玄同美:分说,各说各有理,各显其妙。说到大处(徼),便大道相通。以智能哲学而言,五能(体能,智能,技能,势能,合能)哪个更重要?仅就智能说,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嘉纳提出人有七种智能(语文、逻辑数学、音乐、身体运动、空间、人际、个人内在),此为“多元智能论”。中国也有智能研究五层次说:信息处理、意识、心理、人格、社会。这些要素无非相依,不可离弃。
函学“一切都是时间函数。”就极致说正是如此。可是就过程说,我更信度论哲学“五素”说(时间、空间、物质、能量、信息),赴如东妙境研哲,空观哲学信奉者们以一荤五素招待我,我想到的就是大肚能容的“度论哲学”。“死后原知万事空”,生前呢?须信万事实也。如无实,即无食,也无色,何谈活?命且不存,必然是万事空、万世空!
东方哲学创新研究院院长马建勋的《圆点哲学》:点动成线圆地上(也是圆天下),直至缘上帝(也是圆天上)。从实观哲学到空观哲学,其间由点到球,与度函,都同 与智能融。点子即智慧,慧能智力一体。又想到于骊山与新加坡哲友唱和酬答诗:“东西相依求大同,方悟点圆善融通……”在世界趋同大势中,必须有大同世界追求大不同的思考和行动,小异为妙,大同是美。
290#
 楼主| 发表于 2012-3-28 08:36:17 | 只看该作者
3月24日 北京响晴 星期六

集荟哲美思 广益华夏兴

“中国学术论坛网首届民间哲学对话会议”昨晚就开始了。
我今晨一入场,主持人俞明三先生就说:“昨晚就交流了七人。”我按发言稿目录核对,分别是:鲁晨光讲《美感,色觉和知识进化》;古尔思《天下正道:共产资本主义》;邱成江《无意识思维的最新研究》;智者说《我的哲学观》;语境之外《当下世界的哲学公约点》;天外客人《我的哲学思想简介》;肖斌《哲学必须从“不可知论”中复活》。
今天上午从8:00开始发言,每人限讲20分钟。第一人逍遥子讲《突破哲学千年困境,构建哲学大统一平台》;二是孙立新《谈网络哲学及新特点》;三是刘永生《正维式的意义解释》;四是天外客人《我的哲学思想简介》,昨晚讲的不算数;五是赵永昌说“度”,发言稿《佛说吴建华》没讲;六是公维鹏《<宇宙的构造与智慧生命的形成>的概要》;七是王孝明《双体哲学论》;八是孟清君《无言性为哲学带来了什么》。上午就讲这八人。20分钟全自讲的,就不提问、不讨论了;有余时就对话。对话内容广博宏杂,记而此略。
下午与中国社科院赵汀阳对话。我因为回程票有误,换票误时,回明湖大厦入室已近尾声,只记赵汀阳“没有绝对真理”、“哲学没有对错。不喜欢宏大叙事,这就是休谟的态度。如民主,漏了未来人。(逍遥子:未来人不同意,到那时他们可以改变嘛)众笑”、“年轻时,想解决纯思维问题。现在想做点对人类有益的事,康德想人类不打仗,他做不到。我提新和平理论”、“哲学不是思,而是反思;研究的是观念,不是世界”。刚想就“综合文本”与其对话,休会。接着集体照像。又与赵永昌和赵汀阳单独合影。
下午五点结束对话。晚上七点继续交流。讲了四人:一是张建民《事物主义哲学理论概要》;二是沉睡读25分钟新稿(观点新锐),主要从哲学层面讲南京大屠杀(因奴性被屠。5万杀30万)。原稿题为《从哲学与社会学层面剖析南京保卫战》;三是杨思基《唯知论》;四是李萍毅《挑战思维极限的<东西方文化统一论>》。
刘永生、赵永昌、王孝明、张建民四人都在如东哲学研讨会上接触过,观点略知。未详记。其他初次相见者,多有自己体系,听得太少,无闲品思,难以入其境,故暂不便置评。只能思品。总感到多数人气势宏大,本人不如。但也总能感受到相依哲理。
从与赵汀阳对话后,品思着诸位民哲们的发言,总是想到以前读过的一段话,是对知识分子品评的:在口传时代,文化面向贵族,知识分子是先知;在印刷时代,文化面向精英,知识分子是导师;在播放时代,文化面向大众,知识分子是批判者;在数码时代,文化面向个人,知识分子的角色已然淡化(大意)。
看打印成册的发言稿目录,共28篇。这么多民间哲学家各自亮见,而且与官方(学院派)哲学家对话,确实可以感受到政治环境的开放与开明。若是以前,除了马哲毛思,谁敢乱想胡说?可是现在居然在“天子脚下”皇城根大谈特论哲学,且多有议论吞天口的气派:似乎大有拯救世风、振奋人心的大任,舍我其谁之气势。
不过,我却不敢自信。因为我觉得在此数码时代,谁若想将别人的观点包容在自己的体系中,而让别人的观点消融无形,可能都是无可奈何的。无论是民哲还是官哲,若想让自己的理论占领绝多数人的心灵和头脑,只能徒生烦恼。我向自己说:不要想说明别人,首先是说服自己。每一个个体都能健康美好地生活,哲友间都能集荟哲美思,自会广益华夏兴也,也必会于人之类的进步有所裨补。
291#
 楼主| 发表于 2012-3-28 09:22:13 | 只看该作者
3月25日 京华朗晴 星期天

世界出了问题,哲学家的责任

“中国学术论坛网首届民间哲学对话会议”今天继续进行。
上午发言的顺序:一是唐光霖《我的初问、追问与释问》;二是天茂《北京对话发言稿》,主要讲“似与不似”;三是哲平《反常会产生新的直觉》;四是赵登亮《尘寰千般依 天地万类融》;五是王瑛豪《我的四个创新观点》(原稿是九个);六是一者《生命本能、行为与社会的关系》;七是语境之外《当下世界的哲学公约点》(前晚讲的也不算);八是卢其旺先宣传《走向智业文明》、《吴建华与太极城》两本书,后讲《什么是民主?什么是权力?》。发言稿好象思林《发现<华学>》未发言。还有无稿而发言者,如陈岸瑛、刘畅等,另有向廷春、钱伦容等。
轮到我发言时,我从回忆参加首届东方哲学创新联谊会之前情况说起:为参会,查阅了十七种哲学定义,不含马哲。参会后,又发现众多哲学观点。感觉都有相依相融处。参加如东哲学研讨会后,觉得度论与函学,度到虚处为至大,与函学同,无所不函。所以,世事都是相反相成、相辅相成、相依相存的,单或独则孤必绝。千般万类都有相容、相融、相存、相成、相生关系且生生不息。
下午与首都师范大学陈嘉映对话。首先是民哲们各自作一分钟自我简介。我的简介是从研究日记美育切入:《让美育与日记相依》、《让日记与美育相依》、《让日记美育互相依》,坚持了1001天写了1001篇,合成为《地方美谈》(不是《天方夜谭》),接着就亮出“相依哲学”观。特别强调:相依是表象,相融相生才是本质。
对话如话家常,气氛融洽和谐,姿态平等。陈先生说他自己即便到大学任教后,仍有很长一段时期属于民哲身份。他讲了自己从事哲学活动的一般经历,说当时都是从读马克思开始的。关于建立体系,他说20世纪总的趋势是瓦解体系。亚里士多德体系管了西方两千多年,黑格尔体系已是尾声,影响了六七十年。
关于哲学对民众的影响,陈先生说:哲学是达不到民众的,宗教可以。哲学要对不同立场的人也有说服力,所以说文科无标准。他讲着讲着,讲到他现在是做政治哲学,我一下想到了赵汀阳《没有世界观的世界 政治哲学和文化哲学》一书,迂回到他的对面举手,想就此与其对话,又到休会时间。
本拟在会下单独交换想法,还是不行,人围得他争着对话,我不易插言。后来复会,因为争夺发言权,竟然出现了争吵现象。我想:对话岂止在会场?包括对赵汀阳,反正都有联系方式。让哲友们争去吧。我以为还是独立思考相依妙,妙。对话,本已属第二峰头;再降几峰纵然与海平,又何妨?
今天对话虽多,但我独对赵永昌说的话不能释怀:“世界出了问题,是因为哲学出了问题。哲学出了问题,这是哲学家的责任!”我以为这是一种勇于担当的时代精神。我在想到李守常“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之同时想到“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我”为点,宇宙是圆,点点点出真与善的轨迹,世界人寰必渐臻美境……
如东哲学研讨会上接触过的刘永生、赵永昌、王孝明、张建民四人昨天发言后,今天是俞明三、田茂、卢其旺、王瑛豪、钱伦容诸位发言。而且谈到中国太极城哲学研究院(赵永昌任院长)。我总是忘不了马建勋任会长的东方哲学创新联谊会、东方智慧(艺术)创新研究会。
因为急于返程,对话会我未坚持到底,将近17时“轻轻地我走了,就如我轻轻地来”。我没挥衣袖,京城今天没见云彩。乘上回家特快,心也畅快。感觉中华民智富饶,但思哲学家(无分官民)能庙堂江湖互相依,共同担负起时代责任:唤醒万马、扭转乾坤――美化人类。
hpfaF303 该用户已被删除
292#
发表于 2012-4-3 23:45:53 | 只看该作者
选个好的 才有保证 这话没错












天下足球090126 百度影音
293#
 楼主| 发表于 2012-4-5 08:57:20 | 只看该作者
选个好的 才有保证 这话没错













天下足球090126 百度影音
hpfaF303 发表于 2012-4-3 23:45
294#
 楼主| 发表于 2012-4-18 13:25:28 | 只看该作者
4月18日 晴 星期三

若求足立,岂能无场

北京哲学对话,中国社科院赵汀阳讲了不少。他虽有长篇,我却不想大论。只想小议。赵汀阳说:“科学有对错,哲学可以都对。”有的对话友说是“哲学无对错。”我以为:“都对”对,“无对错”未必无错。“士”字二人相对观,说“士”对面的人必说是“干”字,干、士都对。“土”则不然:对面观者说是“倒土”倒可以,仍如说士为干般说“土”是“干”则显然是错的。
“以前中国思想不分科,很难说哪本书算哲学,哪本书是文学,文史哲不分家,恰恰是思想的原生态。精细化、专业化,对哲学不适合,对科学适合。”我赞同赵哲人此说。“所有科学家加在一起才能创造一个世界,一个哲学家就能创造一个世界,”我又想到了罗马尼亚诗人布拉卡此言。“世界”的概念,显然前指客观、后指主观,因主客观相依,故也通。
赵哲人以《一个或所有问题》哲文为例谈哲学,我以为其妙义即为相依:“‘一个或所有问题’是哲学智慧自身的思想特性,它意味着,在哲学思想的范围内,如果我们试图解决某一个问题,就不得不去同时解决所有问题,因为哲学所思考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互相牵连着的……”其中“哲学所思考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互相牵连着的”就说明不可能孤立地思考:必须相依而运思。
有人对赵哲人之言有误听,对其文章有误读,以至误解,我想这是对话太少或对话时间太短(读其书少)之故。即以“哲学无对错”而言,他自有其可说的道理。就如他说的“无立场”也必有其道理(此前我已议及)。但我仍认为:不立于特定的场上,就无法观到特定的点。要观 点,就必须有场可立。而赵哲人之“无”,我理解就是不固着于一个定场而只观其固定的一点,必须与时俱变立 场而由观 点渐进观 线、观 片、观 面直至观 圆……如此之观,哪有场可立?
其实,以马建勋的圆点哲学与赵永昌的度论哲学或俞明三的函学解释赵哲人的“观点”,皆可通。只以度论哲学而言,这就是维度问题。由于事物处于不断变化中,此一时,彼一时,或此一地,彼一地,此一时观庐山“横看成峰侧成岭”、而彼一地必是“远近高低各不同”。但以明三“时空域”进行局域化,横时只论峰,侧时再说岭,至于远近高低同理,就有场可立也有点能观了。
再议对错:哲学不可能无对错,只是有的不能体验、经验(只好以先验或超验言说),推理不得众人认同,对错难定罢了。公婆之说若进行相依论,让公婆共立一场同观一点,就自然会得出正理(或真理)。如果公立于公场,婆立于婆场,各观各的点,怎么能有同样的看说、说法或想法?更莫论做法了。争吵、争执甚至争斗是必然难免的。
若求足立,岂能无场?这是我对北京哲学对话的忖思。有人把位居庙堂之高的赵汀阳、陈嘉映们视为官哲,将身处江湖之远的草根哲思者称为民哲。我以为,只要官民相依共立于民族复兴之大场同观大道相通之哲理智慧点,就不可能缺乏共同话语。否则只能各说各话:都对或无所谓对错。
295#
 楼主| 发表于 2012-5-18 08:41:59 | 只看该作者
纵使观圆,仍属观点

始终心念北京民哲对话会,一直未忘陈嘉映所说:“民哲不少人提出大一统哲学,如何统一?是你的纳入我的系统中,还是相反?语言相互不能理解,有的矛盾,如何统一?”这早就萦回于我的脑际,沉思未已。
我想,主观为门,客观若窗;门是圆,窗只能比作点。“我”的门再小,只要你或他(含她它牠铊)入门就是客。我以我观(主)观世界:无非相依。不论马列毛,还是儒道墨,或者佛伊耶……最高境界必然大道相通而相依为一。
陈嘉映又说:“关于哲学对错问题,可能哲学介于科学和音乐之间,不能像科学那样,有严格的对错,但是也不能像音乐那样,全是根据主观感受来评价。”这与赵汀阳的说法没有质的区别。对错只能相对而言。科学属实,音乐玄妙,一真(智)一美(情),真与美相依方为善(德)。这也是主客观相依:一个没有他者的主体,必无依,独(同,单)则不继。
陈嘉映还说:“哲学发挥作用的方式很多;解决人们的困惑的是信仰;假如人们都信仰你,焉知非祸?”凡立说者,皆由自信而愿人信,这属常情。凡愿人信者,必以为自己掌握了宇宙终极真理,别的皆不可信。这样就有了宗教精神的极致心理和宁信其有的痴迷性质。假如你的学说一亮出,世人皆信之仰之,趋之若鹜,赴汤蹈火、肝脑涂地也无怨无悔追随你,岂非如同出了新的“救世主”?置政党、政府等职能于何地何位?“焉知非祸”?此言不虚也!
陈嘉映继说:“建体系者都有自己的一套独特语言,先进入谁的体系是个问题,凭什么要进入你的体系也是个问题;建自己的体系自有乐趣,但免不了想说服他人,换个角度看就是想得到他者承认……”想得到他者承认,谈何容易?总以为自己是恒星,只想别人绕着自己转,可是别人也有这种相法,于是就各绕自己之圆转其所转。我以为,无论天圆,还是地圆,哪怕宇宙乾坤之圆,或虚度妙函智能太极,作为他者而于自圆来说,皆可观之为点。即便上帝观圆,依然视为凡尘观点。任何宏大的哲学体系,对于他者而言其实依然只是一个“观点”而已。既然观的是一个点,惟有点点相依方可成圆,圆方易融。
“他者应该得到尊重,每一个人都应得到尊重。”这是此次对话陈嘉映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话。此前的无论唯物、唯心,或曰唯实、唯灵……实质即“唯我”,常是独尊。这是一个民智觉醒、合众志而成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新时代,唯独不好,相依才妙。故思考与行动,皆不可一厢情愿,必须心有他者,相依生美。
圆融点点相依成,点可其大无朋比,圆可其小无可观。相对于无限,任何可以容纳大千的宏大体系,都未必能消融一个个个体的主观世界,有的多是相依,或相容,也相融,还相生,只是需分别情况,各各不同。即便有上帝,纵使观圆;何似在人间,仍属观点?体系无论如何宏大,如天无以不覆、似地无以不载,若海无以不涵,象虚无以不度……但对于他者,依然只是一个观点而已,而已……
296#
 楼主| 发表于 2012-6-21 12:35:16 | 只看该作者
6月21日(夏至)星期四

宁静桥头致远思

“哟,通往桥头的路又不能走了。”餐友。
往西餐厅去中餐,宁静桥头是必经之途。可是今天又涨水了,只有从芳林中穿过。
餐友说:“从宁静桥到致远桥,只有这地方上水了吧?怎么这么多水呢?”似自语。
我说:“由这溪中水的涨跌,可以想象出长江水位的升降。”
“你怎么想到那去了?”餐友。
“你想想,这湾河中沟本属溪流,没通是沟,沟通才算河,实质还是溪。它有没有源?还是有泉?”我也若自说自话。
餐友说:“据说,柴沂、柴米、柴南三河,只有柴南河无源。这条,叫什么来着?哦,也能称静远河吧?肯定有源,不是泉。”
我问:“它源在哪里?”
她说:“我说不准。”
我说:“可以分远、中、近进行联想呀。”
“你说远在哪?”餐友。
我说:“与长江同源。别小看这条小溪,它其实源远流长。”
“我怎么不知道?”餐友笑问。
我说:“你不是水害专家,也不是水务工作者。”
“你是啊?你是水利专家、水电人员?”她反问我。
对她的反问,我没有兴趣,倒因为听到“水电”一词而产生了兴致:“你怎么想到把‘水电’放到一起说?”
“你说水与电、水与火、水与薪这些语词能分开来?”她似说得漫不经心。我却不能不经心,且要经脑:思考。
我思及了相依哲学。因为平时从未与其交谈过此方面感想,此时我也不敢想与她交流。只说:“你不妨按照物与物相互联系不可分离这思路想想这条河的源头。”
“想到了,你不是说远在长江吗?近处就是淮河。中间那广大区域我就说不清了。”餐友爽快地说。
我说:“好,只要有了思路,说不清也无所谓。你说得对。至于中间嘛,我想,由江湖相依相融的观点看,必有洪泽湖作为中间枢纽。”
“不管它,吃饭吧。”餐友说过小步快趋向前。
但我依然流连于宁静桥头,望向致远桥,曼思静远河之源:溪河湖江总依融吧?
297#
 楼主| 发表于 2012-7-9 09:37:53 | 只看该作者
相依观点线   片面圆球融

――阅《新解“三思而后行”——读蔺保群<大三元哲学论>所悟》感思

江苏省沭阳县 灯亮

    卢其旺先生文中写:“马建勋在‘第四届东方哲学创新(乳山)论坛会’上,严肃地向人们宣布:‘当代中国有一个哲学创新群体’……”这些群体如:圆点哲学、智能哲学、度论哲学、大三元哲学、函学、欲望哲学、相依哲学、安放哲学、人本论·心本论、一分为三论,还有中国科学院的K、θ、M理论,以及新加坡的两极哲理(学)等等……

    以上哲学创新群体,各表其观点,各种观点无非相依相融。正是因为各种观点相依相融,中华的学术天空才显得日月争辉、繁星闪烁。这些观点,无论怎么相反,实质都是相对、相存、相容、相辅、相成,以至相融、相生,生生不息……

    无限感怀思哲理,大道天成总相依。圆点哲学、智能哲学、度论哲学、大三元哲学、函学、欲望哲学、相依哲学、安放哲学、人本论·心本论、一分为三论,还有中国科学院的K、θ、M理论,以及新加坡的两极哲理(学)……不惟各自观点本身内蕴相依理,更重要的是各种观点之间皆相依:

    圆点哲学:点能离圆?圆可离点?点圆相依不可离,点离圆则无维,岂有度?谈啥智能?说什么哲学?点观、线观、片观、面观、圆观(体观)、球观(实观),由0维向多维,维维相依、“度”度互融,“智”在其里、“函”于其中,“欲望”求“安放”,“人本心本”“相依”为本,无论“一分为三”还是“K、θ、M”或“两极”,不相依则无始无终、无事无功。

    智能哲学,言智只是便于言说而已尔。体、技、智、势、整合诸能,能能俱相依,无非融。若无体为基础、技作前提,智何来哉?智慧也相依:若无慧根、慧心先天素质本分,后天之智何与相依?相依何?再说势能与整合能:势虽无维,却有度――向度,故智能度论紧相依。说穿了,整合能就是相依能,不能相依整合何有能?有何能?

    度论哲学,启迪思度(即思维):高度、广度、深度、长度、温度、湿度、程度、速度、围度、粗度、维度、向度……可见度、透明度……观点须角度:度与点依,度与函融,度与三元元元皆有缘、也有圆:虚度则大函,无所不函在度中;欲望也有度,无度必贪,贪则腐,腐则败,败坏哪有好未来?

    大三元哲学,统合天地人,岂离“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规?无一莫言二,有二方有三,三即多,多才可言和,单若论和何有据?谈和说谐,皆因千姿百态各有序,世间万般诸类函其中。函学融欲望,相依求安放,人心原一体,一分为三终归相依为一。

    函学,大函无外,微函无内;大函无不函,微函至微已无函。函一函二函三函天地,函人函事函万物。函之善函是函理:函哲理、函道理、函事理、函情理、函法理,函观点、函观线,函维函度函智能、函欲望,函相依……但凡世所有,函学无不函;即便人间无,函学依然函:函学也函空观虚玄幻……

    欲望哲学,欲望人皆有,有欲方有望。无欲岂是人?是人就有望。食欲、情欲、性欲,欲欲皆美好,过度则无智,还能啥?无欲,无动力;无望,比失望、绝望更可悲。适度的欲望才是真善美。古人教诲“存天理”,天理人情原相依;还提“灭人欲”,欲望灭尽还是人?心怀合理的欲望,欲望即希望、即期望、即渴望,人生行动才能有力量。

    相依哲学、安放哲学、人本论·心本论、一分为三论,还有中国科学院的K、θ、M理论,新加坡的两极哲理(学)……融会地感,贯通地思,感思总是互相依:不须争论,只须感思,你的圆 融在我的点里,我的道 化于你的理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依观点线,线连万端;片面圆球融,融合兆般……
298#
 楼主| 发表于 2012-7-19 14:57:50 | 只看该作者
7月19日 晴 星期四

形灵相依方益行

今早与爱人一起回老家看望父亲。一见父亲在门前水泥路上徜徉,我就宽心了:父亲没躺在床上,说明身体无恙了。
才五点多钟。与父亲闲聊,目的是尽精神赡养义务。因为父亲信神(新教之主),我多会顺着他的话路说:“世上有点可信的,总比什么都不信好。”
父亲话语间流露,他这次身体复康,是因为神的看顾。我说:“你吸取了神给你的力量,你与神共同努力,缺一都不行。”
“如果我不信神,没靠主呢?”父亲说:“可能神就不给我力量,就是给我力量我也不知道吸取。”我说:“如果不信神,就只能靠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力量有限,神的力量无穷。”
“信神,也不能什么都指望神的。”父亲说。
为了显出有神论比我这无神论者高明,我向父亲问:“既然神有大能,为什么不能什么都指望神?”父亲教导我说:“神只是灵,没有形,有形的主要靠人,人解决不了的才必须靠神。神主要是解决无形的问题。”
父亲说出了有与无、形与灵的问题,我听出了相依哲学意味。为了从父亲的话中汲取精神营养,我向父亲说:“说一个人解决不了的靠神解决的事听听?”
父亲说得很自然:“教会里捐款建新教堂,一个人一下子拿出一千块。别人五十、一百就行。可是他说:‘我这条命只值一千块钱呀?’他得了病,治了很多地方,都没效,后来一个大医院宣布:回家等死吧。他回家被抬到教会,靠主后渐渐好了……”
我心里想着,这是一种精神力量在起作用。但又问:“什么样的事不能指望神呢?”父亲说:“在教会上,有的人说家里的小猫小狗不吃食了,祷告神保佑;还有请神为他家盖房子,这些,神都做不到。”
与父亲闲谈,我想到的多是相依哲理:仅有形而无灵,或仅有灵而无形,都不行。形灵必须相依。神灵,无神不灵。人形,无形非人。人有形才行,无形怎么行?行要灵,必须先由神赋灵,然后由人付行:形灵相依方益行。
为父亲做了一些家务回城。我对灵的觉解,似与父亲的神灵不同,我更多地觉得灵是空灵:不空不灵。当然也非佛学之空,而是空间之空。心空思事、腹空盛饭,不空难灵。而对神的感悟,神也更多的是精气神的神,是一种形上的追思。屈原的上下求索,我以为是形上形下的相依追求与探索。
299#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08:57:05 | 只看该作者
8月3日 昙 星期五

身心体脑紧相依

为了调适膝部关节,偶然中发现:伸展膝部时,常会带动肩周关节、颈椎关节或腰椎关节等处发出响声。爱人说:“浑身上下的筋骨都是相连着的,这很正常。”我不怀疑这是异常。
“牵一发而动全身。”“十指连心。”“十个手指咬个个疼。”觉得老百姓的方言土语无不涵泳相依哲理。怪不得国土国水国空之争再小也属主权之争……
胡思瞎想,骑游上班。遇华中王者健夫健魄方归,觉得作为德智美载之体必须时时强化之,否则载不动许多德、许多智、许多美,即如古词“载不动许多愁。”
观着美人河水悠悠流,袁枚桥上又巧遇两位氏族母系社会大本家木子芳草芬菲,英雄美人笑颜行。言契神谐,天朗气清,感觉生活特温馨。
二环路将过,车如水人如龙,游走不穷。一位中年男子步履蹒跚,略拐,我已行过,又蓦然回眸:“gongchang!”我又倒车到其面前:“你是不是gongchang?”答是,显得龙钟、呆滞、迟钝,口齿不清。
我耐着性子与其交谈:“你怎么变成这个样子啦?”
“脑梗塞。”嗫嚅而答。
我又问:“怎么引起的呢?”
“糖尿病。”舌头似翻转不灵。
“糖尿病会引起脑梗塞,我这是第一次听说。不过,你说话我还能听清楚。走路也还算可以。”我看着他已无往日灵动的眼睛说。
“只要坚持治疗和加强锻炼,还是有望恢复的。”他说得很平静。我为他高兴。
“不幸中的大幸,你一定要配合治疗、好好锻炼,别的事不要多想,也不必多做。身体最重要,健康第一!”
Gongchang是我高级中学时代同窗,风华正茂时的他,恰同学少年:英俊、潇洒、聪慧,谈锋颇健,文采风流……
与gongchang握别,我思绪纷然。最多的是想到了相依哲理:身心任何一处产生一点小毛病,皆可能成为危及生命的隐患。小恙也必须当作大疾预防,才能有备无患。强秦何固哉,可大泽乡九百戍卒居然动摇了其统治根基!一百多斤的肉体,常会败于微乎其微的病菌……
身心体脑紧相依,杜渐防微当慎之。
300#
 楼主| 发表于 2012-8-22 11:31:27 | 只看该作者
8月21 日 雨 星期二

相依互思成

“相依相成。”
水户水易之共同的美好愿景。
水户17:20来信:“想必‘走向’一书你已经读过,看了我山上发言提纲和概述,对这一主题写书,你的感觉如何?”
水易复:“感觉不是得心应手。此主题大,我驾驭难。再则,我上有老父年高须照料,下有稚子未婚待绸缪,中有弱妻康体要我陪。顾家事,我尚觉心力不济;为国忧,我更感精力欠丰。待我到不惑之年(60华岁)离开教坛与您共奋吧。此时在岗,时间紧张,多有不便。”
水户20:47来信:“谢谢你直言,我已有感觉,如果配合胃口,在山上你就会有积极反应。现在你我在不同的井里,看到的天是不同的,我看你做这事,你易如反掌。但你看这事,你压力很大。眼前,在这件事上,我们俩的相依到不了度,相成也就无从谈起了。人生有很多擦肩而过,你眼里,强人所难,不觉得可惜;我眼里,水易易如流水,难免觉得遗憾。我只是随便说说,还是随缘吧。”
水易复:“您是我的人生楷模,您将古稀作而立:生机勃发,才情流溢。我想立足教育面向哲学,不惑(60华岁)前,乐将华年奉献新教育;花甲(30公岁)后,且把青春荐哲学。人生就是马拉松,没有终点线;我必追您行踪勇弛骋、随您矫姿敢纵横。来日还不短,相依定有成。”
水户21:08来信:“我知道你认为我说得不对,我也知道你认为自己是对的。希望我刚才的胡说八道,不要影响你我之间的友情。”
水易复:“对于哲学,我只是周国平说的第三种类型:爱智者而已。写写哲理散文尚觉易为,可是立说的确犯难。再沉寂一段时间积淀些思考吧。我会始终和您保持联系的。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不用回复。晚安。”
水户21:32来信:“其实,我原本的想法,主要是借你的快手,交谈很容易,信息量很大,你是作家,下笔如水易;对文字,我还是需要加工的,出书和出人才,都在相辅相成之中,事情比你想象的要容易得多。”
水易复:“我再思考一下吧。再会。”
水户21:37来信:“不要勉强,晚安!”
水易复:“好。”
待编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两极哲理》机构 ( Singapore Registration No: 52903526W )

GMT+8, 2025-10-15 07:40 , Processed in 0.06837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