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哲理

2023年11月30日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320|回复: 0

以朱麦囤为原型的长篇小说《曙光》序简介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2 11: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朱麦囤为原型的长篇小说《曙光》



墨白

两年前,王婕女士送我一本她的著作《紫色的房子》,我从中读到了一个母亲对女儿的无私的疼爱,读到了一个妻子在经历了人生不幸之后的痛苦和坚强,读到了一个女性对家庭的责任,同时,我还读到了一个追求精神自由的作家对文学的虔诚。这是一个有梦想的女性,是一个不断把自己梦想的变成现实的女性。现在,放在我面前的这部《曙光》,就是她把梦变成现实的最好的例证。而这《曙光》让我感到意外的是,王婕完全抛开了她在《紫色的房子》所表达的个人情感,来到了正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当下的乡村社会。

2011年的夏季,英国《卫报》推出了一份荐书榜单,开列了有史以来100种“最伟大的非虚构图书”,这些图书中包括《物种起源》、《时间简史》、《纯粹的理性批判》、《东方学》、《梦的解析》、《古拉格群岛》、《罗马帝国衰亡史》、《忏悔录》、《共产党宣言》,内容涉及到了文学、科学、哲学、文化、心理、社会、历史、回忆录、政治等等各个方面。在这100部伟大的非虚构图书中,上榜的有两本中国作品,一本是《孙子兵法》,一本是曹锦清先生的《黄河边的中国》。至今,我仍然记得十多年前我从《黄河边的中国》里得到的启示。曹先生的著作入选,我想与他对二十世纪末的中国乡村社会的调查和研究有关。我之所以在这里说起《黄河边的中国》,那是因为在《曙光》里,有着和曹先生关注的三民和乡村政治这些相同的话题。

中国的乡村社会历来是中国社会最主要的问题,改善中国农民的生存环境,一直是国人长期所努力的方向。一个基层的镇党委书记,在经济大潮之下致力于乡村社会的民主进程,这本身就体现出了他的价值取向。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社会的管制能力,完全取决于上级的行政命令,表面上,农民虽然是这个群体的主人,却从来没有真正享受到农村社会发展的话语权,更不用说真正意义上的对自己利益的政治表达。中国社会结构的特点,不是以人为单元,而是以家庭为单元,这和西方不同。家庭这个单元才是中国乡村政治生活的主体,而朱为民所实践的,就是“家庭联户代表”制度。“联户代表”不但符合中国乡村政治的特点,而且是建立在现有的法律条文下的法制管理制度上。“联户代表”的实践并没有局限在民主选举上,而是抓住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这三个环节,用建立村民小组委员会、联户代表会议、村民监督委员会的三会制度,通过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让我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民主,这确实让人看到了中国乡村社会民主的希望。

据我所知,《曙光》里的内容完全来自作者的乡村调查,应该说这是一部非虚构性的文学作品。如果说当年小岗村开始实行的联产承包制,改变了建国以来的集权式乡村动员体制的话,那么,《曙光》里以村民自治为核心内容的“乡政村治”体制的建立和实践,则让我们看到了健全乡村法制和推行民主的曙光。这部书的意义在于所传达的是,在中国乡村政治中民主进程的社会实践经验。当然,在对中国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曙光》和曹锦清先生的著作不在一个语境之下,问题的关键是,曹先生在《黄河岸边的中国》中讲述的中国乡村社会已经距离今天近十五个年头,在当下的社会状况下,一部描写中国乡村政治进程的著作,起码为我们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对民主进程有着实践经验的个案。在《曙光》里,那些乡村政治的主人们,开始意识到一个人追求话语权的重要,在我们这个有着扼杀独立思想传统的民族里,这一点极其重要。

2011年9月29日



目  录

——   引 子 =001
第一章、开启农村工作的金钥匙 =002

第二章、今夕,往夕 =017
第三章、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031
第四章、乡村是个大社会 =050
第五章、终于走出那个弯 =069
第六章、推陈出新       =075
第七章、选举的道路弯又弯 =088
第八章、吵出了灵感       -107
第九章、春雷后的萌动     =116
第十章、幼苗茁壮         =124
第十一章、广取经         =136
第十二章、雏形           =147
第十三章、我们是联户代表 =158
第十四章、黄沙,不再宁静 =189
第十五章、专家找上门     =218
第十六章、惊动领导       =228
第十七章、分与合的辩证法 -237
第十八章、尾声           -254
附录一  《百姓就是天》   =261
附录二  参考书目         =263

引  子

中国乡村民主自治是史无前例的事件。几乎没有现代国家的直接经验作为参照来对这一事件进行评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是从农村开始的,更没有在与中国相似的历史条件下从农村开始进行政治改革的成功经验。正像一位搞农村问题的学者所说:“在农村谈民主,就等于骑着自行车上月球。”
本书根据历史发展的逻辑判断,结合当前某乡、村发生的真实故事,来对“民主”在农村能不能生存作出演绎或注释。


内容简介:

朱为民上任黄沙镇副镇长后,在征地、征粮等诸多工作中备受考验,几欲撂挑子走人,后来的一次家庭矛盾使他认识到家庭代表在基层民主中的重要性,于是家庭代表、联户代表制在农村工作实践中应用而生。朱为民带领黄沙农民开创了独具特色的村民自治之路,让农民找回了话语权,正当权益得到了维护,农民与基层政府之间的各种矛盾通过这一行之有效的制度得到了化解。后来这一制度在该镇走向了制度化、规范化,被各级领导和诸多学者大力肯定。

该作品以朴素扎实的笔触、丰赡翔实的故事告诉我们,以朱为民为首的黄沙人所开创的家庭联户代表制度,是还权于民的生动实践,是提升农民素质的必由之路,也是转变作风的有益契机,故而成为解决农村工作诸多问题的金钥匙。该书引领读者了解当前中国社会的农村现状,对于帮助农村基层干部找到工作方向、拓宽工作思路,极有启示意义。“家庭联户代表制”给农村带来了新的曙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两极哲理》机构 ( Singapore Registration No: 52903526W )

GMT+8, 2023-11-30 02:06 , Processed in 0.04993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