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哲理

2024年04月26日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4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加坡生日快乐,本土哲学“两极哲理”与国同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8-10 08:47: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加坡有个“两极哲理”,两极哲理推崇“和谐工程”。

两极哲理是典型的东方智慧,东方智慧发端于《易经》。两极哲理扎根于
那为什么叫两极哲理呢?”,在历史上,周易是哲学的哲学”“周易为群经之首”“不懂易无以为将相。易经究竟在讲什么?孔子及其弟子们在周易《系辞》中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易有三义,一是变易,宇宙万物时刻变化。二是不易,宇宙变化不息,却具备法则,整然有序。三是简易,天地法则可以遵循,故说大道至简。说来也不难理解,然而对一般新加坡人来说,还是难懂了些。因此不妨略失偏颇地简而言之:易就是变易,是讲宇宙万物发展变化规律的学问。也就是说,两极哲理是建立在变易这一要义之上,强调万事万物分秒不停的变化,反对用僵化的眼光、教条的规则去看待事物。

1859
年达尔文进化论学说的出现,使宗教和神学遭受了致命的打击。詹姆士和杜威等人把主观唯心主义、功利主义哲学和经验批判主义理论合并,并利用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制造出一套实用主义哲学。它的基本观点即存在就是有用。人们无法给所谓真理设定单一的客观尺度,对于现实世界来说,唯一的、最具普适价值的标准就是成功。时隔百年,东方巨人毛泽东也用一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统率了东方人的主流价值观。也就是说,地不论东西,人无分南北,历史发展到现代,时代精神演化到史无前例的统一阶段:人们信仰成功。

和谐工程怎么会和个体的成功扯上联系?非常有趣,这正是两极哲理的要义——凡事深思明辨的要求。心浮气躁、好高骛远成了高科技社会里的通病,大家普遍关注高层现象和技术,却对基础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简而言之,两极哲理、和谐工程这些在时代大潮里应运而生的精神财富是独特而可贵的,理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毕达哥拉斯认为,整个天就是一个和谐。他说得没错,如果世界只有无生命的物体,根本就不会有对立和谐的概念。一切对立也好,和谐也罢,都没关系。和谐是生命的追求,是文明的目的。吊诡的是,生命与和谐,文明与和谐,常常互为对立的两极。而赫拉克利特认为,和谐产生于对立的东西。
如果说人类自有史以来从未和谐过,这未免失于苛刻。和谐这个境界不是一条标准线,而是一个区域。按照毕达哥拉斯的宏观视野,凡是走进人类历史的,已经属于和谐了;可能在历史之外,还有些外星危机、宇宙爆炸之类的不和谐因素和地球失之交臂,这都不是没有可能。

东西方如何和谐?这是一个着眼于的问题。换个角度,别管从大处往小处看的东方人,还是从小处往大处看的西方人,都是追求幸福的人类,人生目标没有什么不同。之所以列出东西方的分类,的确源自两者的差异最大这个现实。印度文明也出于东方,但多种宗教的长期共存以及16世纪以后的殖民地历史,早就融汇了西方特色。很多非西方的古老文明,如埃及、波斯,和中国都是不一样的,它们都是从上古时代,就和西方文明糅合在一起。如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但埃及并不是到近代才和西方发生关系。埃及历史上有非常有名的女王克丽奥佩特拉,她和其整个家族统治埃及两三百年,但却都是希腊人,根本不会说埃及话。因此,埃及和西方从上古就已经纠缠在一起,这是因为西方文明发源地是在地中海一带,埃及、非洲原来都和西方文明糅合在一起。
没有哪个国度、地域、种族、信仰的人是追求不幸的,幸福是淳朴的人生目标,这点人人相同、天下大同。还有一个相同的要点:人,都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人的幸福也是建立在人类社会的基础上的,剥离了社会属性的幸福是难以维系的。所以不难认识到,西方强调个体自由的价值观,在达成个体幸福的目标前,有其限制性。换句话说,因为社会是一个整体,而人与人是不同的、有矛盾的,所以以追求个体自由为目标,必然导致社会的严重不和谐。而和谐才是幸福的前提,不和谐导致的是不幸

东方现代文明发展到21世纪,新加坡土生土长的两极哲理融汇了古今东西的文明菁华,静静地推出人类社会的和谐工程。原创者王瑞贤先生简明扼要一句话做对人及人类有益的事,不做对人及人类有害的事。,结合新加坡民主与法治的国情,轻易将社会推向公平、稳定、友善、环保、活力的和谐轨道。不需要琐碎的条规,考虑到使用范围的普世性,我们呈上的是基石而不是框架。也因为民智早被启蒙,规矩的另一面是限制,而编写奖惩的经文或者法则也是多余的。想象力造就作为的平台,信息时代凸显简单才是智慧的灵魂
文章摘自下文;


从两极到和谐——介绍新加坡本土哲学“两极哲理”


(注:“两极哲理”是自1819年新加坡开埠以来的第一部人文哲学,作者是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王瑞贤先生,于1994创写成册。“和谐工程”是“两极哲理”其中论述的新人类行为准则,在此给予进一步解说。)

新加坡有个“两极哲理”,两极哲理推崇“和谐工程”。

两极哲理是典型的东方智慧,东方智慧发端于《易经》。两极哲理扎根于
那为什么叫两极哲理呢?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在别的章节我们会专门论述。
说回。在历史上,周易是哲学的哲学”“周易为群经之首”“不懂易无以为将相。易经究竟在讲什么?孔子及其弟子们在周易《系辞》中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易有三义,一是变易,宇宙万物时刻变化。二是不易,宇宙变化不息,却具备法则,整然有序。三是简易,天地法则可以遵循,故说大道至简。说来也不难理解,然而对一般新加坡人来说,还是难懂了些。因此不妨略失偏颇地简而言之:易就是变易,是讲宇宙万物发展变化规律的学问。也就是说,两极哲理是建立在变易这一要义之上,强调万事万物分秒不停的变化,反对用僵化的眼光、教条的规则去看待事物。
那么奇怪了,这种动态而自由的视角,何以就发展出来个和谐工程
世人都知道,五世同堂靠的是一百个。无论是家庭和谐、部门和谐、团体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和谐,必将为了和谐这一指标调整甚至打乱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
一个两极哲理来搞什么和谐工程?简直就是前言不搭后语,简直就是荒唐。
预知详情,且听分解。就让我们随性地从尾往头里说,从这个看似荒唐的和谐工程开始吧。


和谐工程的渊源
和谐工程讲什么?王瑞贤先生是这样解释的:人类就必须要有共同的处事准则,才能和平共处,和谐共处。这准则就是:做对人及人类有益的事,不做对人及人类有害的事。

不看英文版的翻译常常被这典型的新加坡式华语摸不着头脑,有的朋友会幽一默:“‘不属于人类?答复是当然没错,人属于人类,不过这里的相对,指的是他人。由他人推及到更大的范围,是个逐步升华。这和谐工程的基本原则说得有点像绕口令,浅得像维他命。难怪很多人怀疑它的真理性与功效。
另外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这与人为善的温馨提示,在东方文明里传承了至少两千年了。无论是儒家的仁义道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是佛家的众善奉行、诸恶莫作,一眼看上去,都好像是和谐工程的不同版本,更早期版本。那推广儒家或佛家的思想、教义就好了,事实上举凡正大光明的宗教与学说,无不是劝喻世人扬善弃恶,千载以降从无逆转,那么,何必多一个两极哲理呢?
问得好。
对于宗教界,我们的态度可以用两个字概括:敬重。
以前、现在及今后,对正大光明的宗教界,我们都不会有任何的挑剔和菲薄,说到底也还是那两个字敬重”——这是深有缘由的,将在别章另论——而这种无为而为的态度,恰恰符合两极哲理之妙,也深合和谐工程之旨。
但是我们不妨关注一下佛家、儒家、道家等各家思想的精髓和要旨。(请注意,我们说而不说,意在进行学术探讨。)
先说佛家。如果佛陀的理想能够达成,众生得以普度,人人成佛。那将是一种极为和谐的和谐世界,是妙不可言,无以复加的和谐境界。在这种理想的和谐工程面前,任何人再提什么其他的和谐工程显然都是多余的。

什么是佛?根据佛家的经典表述:是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换句话说:佛是大智、大悲(或谓全智、全悲)与大能的人。这样的人相处起来,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形,其人际关系,必然是非常和谐、非常美好的。

可惜菩提之道目前仍有几十亿的化外之民,而佛光普照的三四亿善信,也是劫波未尽,虽然持戒清修,也逃不过一个在劫难逃。也就是说,虽然三藏十二部、八万四千法门未必不是方便之门,可惜这种绝对理想的和谐工程还是有它客观的实施难度,就时代和国情而言,不切实际。

佛心慈悲,菩萨圆满,净瓶杨枝露,菩提贝叶文,广传超脱苦难的妙法。然而就和谐来论,可以说,佛家大智大悲大能之佛陀的要求,太高了。

而更重要的是,释迦牟尼佛当年参透的大道,乃是一个字。因为一切皆空,所以世法平等。繁华如梦,名利似烟,红颜便是白骨,黄金不过瓦砾。因为一切到头终归空,所以宁可以此时的持戒、悲悯,去呼应彼时的失落、痛苦。修行过二十五个世纪,佛家的经典已经浩如烟海。但别管四谛、十二因缘、六度、四念处、五停心观、八正道、三十七道品……一切基于三界无安,犹如火宅的前提,始终围绕的真理,乃是
佛学的丰饶伟大令人肃然起敬,佛家的大慈大悲更是功德无量!

时至今日,佛法僧三宝也与时俱进,最时尚的佛学法师们,已经审时度势地把佛学的推广换到快乐人生的题目上了。果然佛家有大智,令人叹服。

将佛学以哲学来看,它关注的主体是人生,是个体。倘若落实到社会学的和谐工程这个靶子,其射击的方向不是过高(如前所述),就是过低。高不成低不就,难以奏效。

道家青牛骑出去,佛家白马驮将来。受道家思想启迪而兴起的道教,是华人创立的唯一宗教。道家思想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和儒家同样重要。事实上,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浸润了道家特征,才形成独树一帜的禅宗。
道家崇尚自然,主张清静无为、返璞归真,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道家摆脱儒家社会哲学的路子,直接从天道运行的原理侧面切入,开展了以自然义、中性义为主的""的哲学。道家对世界运行秩序之无定限、无执着的认识,在现代社会具有超前的进步意义。其人天合一人天相应
为而不争、利而不害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虚心实腹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法于阴阳,以朴应冗,以简应繁。的主张,对人们的健康和世界的环保,有着极为深刻的指导价值。和谐工程不做对人及人类有害的事,正是概述道家的精髓。

如果21世纪没有卫星、潜艇、太空梭、原子弹,没有转基因、克隆、电脑、互联网,从高科技现代化一步跌回放牧耕织的小农经济时代,我们相信道家的学说可以用和谐工程来做副题。问题是,人类社会的每一步发展,都是与自然的所在南辕北辙,即便今天,环保、绿色等课题被炒到前所未有的红火地步,也是一样。
有道之士主张用发展和深刻的眼光推究道家哲理,把原汁原味的道家学术灌进时代的模子,有所取舍,有所突出。在净化心灵、减低压力等方面,发挥其有益的能动作用。这是好事,是一个有所作为的空间。
然而回归到社会和谐这一大工程的命题里,如前所述,我们认为道家的教义只完成了一半。另外一半并不完全是王瑞贤君和谐工程里的第一要点,原因在于有益和有害的含义,不是和自然与否对应。换句话说,有益的并非就是自然的,而有害的并非就是不自然。例子很多,定下神来就会明白这点。
如果有朋友用话粗理不粗的新加坡式华语概括上文是在讲释道两家的不足,坦白说,也没有什么好惶恐的。过时这个问题是属于任何历史的,事实如此。那我们再来简单谈谈儒家学说与和谐工程不符的地方。
因为对于华人来说,儒家的思想早就成了我们的主流意识,可肯定可赞誉的地方多如牛毛,难以点算!在此限于篇幅只好忽略,单讲其不和谐
如果说儒家学说的最大毛病,恐怕就是这个不和谐。可以从这个角度来归纳整体的儒学:用种种和谐的说辞编织了一张无所不到的巨网,以人性的扭曲为代价,来把社会约束成其理想的和谐局面。
孔夫子以尊卑等级的晓谕天下,谓之大德,谓之德化礼治的核心是个,就是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和谐社会。然而,这是不公平的,建立在对人权、平等完全否定的基础之上。以此来求现代社会的和谐,无异缘木求鱼、异想天开。
说句题外话,有偏激人士狂热复孔、复礼、兴纲常、兴儒学,对儒家思想不加区分、不加辨识,唯儒是尊,这是非常危险的。在以平等为基础建立的现代司法体制面前,将时刻面临抵触法律的困境。
统观整体思路,同样是和谐为目的,儒家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基于一定的不平等社会地位,受礼乐教化,而做出被社会称为仁爱的行为,是在一个完备的道德体系下非自觉的行为。和谐工程则剪除这份煽情的心理定位过程,直接讲做有益之事。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社会认可、舆论监督的前提,在发生几率这个指标上,前者因缺乏平常心是不够真实的,无法和后者相比。
毫无疑问,共同构建了东方文明的儒释道理论,也是现代新加坡两极哲理的溯源和滥觞。气息相通,首尾呼应。而符合两极哲理的和谐工程,与儒释道博大精深的内涵,以及繁冗庞杂的教条相比,犹如小手枪与丈二长矛,一片阿司匹林与上百斤的野草中药,首先解决的是个因过时而产生的心理抵触问题。当然,最重要和最根本的是,到底谁更奏效。

哲学的高下优劣是可以考评的吗?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前,理应把问题具体到考评的内容。是考评发展史的长度、影响面的大小,还是在文学与艺术,或者是经济与政治,又或者是生活与健康的具体哪一个方面的高下优劣呢?到底应该由哪几个标准组成客观评价体系呢?很显然,不同的坐标系里,根本无法比较。那种探讨是无用功。

1859
年达尔文进化论学说的出现,使宗教和神学遭受了致命的打击。詹姆士和杜威等人把主观唯心主义、功利主义哲学和经验批判主义理论合并,并利用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制造出一套实用主义哲学。它的基本观点即存在就是有用。人们无法给所谓真理设定单一的客观尺度,对于现实世界来说,唯一的、最具普适价值的标准就是成功。时隔百年,东方巨人毛泽东也用一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统率了东方人的主流价值观。也就是说,地不论东西,人无分南北,历史发展到现代,时代精神演化到史无前例的统一阶段:人们信仰成功。
在这个现实的标准面前,我们需要注意到三点:

1
两极哲理直指成功

只用一句话概括两极哲理:一个善念启动一个硬道理,善性前极带来善性后极。两极哲理和谐工程,是主干与旁枝的关系。二者方向一致,道理贯通。

和谐工程怎么会和个体的成功扯上联系?
非常有趣,这正是两极哲理的要义——凡事深思明辨的要求。心浮气躁、好高骛远成了高科技社会里的通病,大家普遍关注高层现象和技术,却对基础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王瑞贤先生早就对和谐工程做出非常耐心的注解:
准则里的有益的事
指的是人与人类
范畴内的生命财富的不被威胁、不被伤害、不被破害、不被减少,或有所增加。有害的事
则是有益的事
的反义词。有益的事
有害的事
的标准是什么?两者是建立在同一群体的共识、法律与公理之内。


共识包括:种族或宗教的文化、道德价值观,社会的风俗民情,组织的规章与传统,国家的政策……等等。

法律包括:国家的民事法律、国家的刑事法律、区域法律、国际法律与公约等。

也就是说,一个没有法制道德观念(做对人及人类有害的事)、在公平竞争以外不择手段(不做对人及人类有益的事)的个体,而追求成功,显然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妄想。
至于两极哲理和谐工程除了确保成功的基础之外,是怎样把成功的方法作为一个硬道理呈上的,请关注《后两极哲理》的其他章节,在此只做概述:最初在希腊文中,心理学的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灵魂在希腊文中也有气体或呼吸的意思,因为古代人们认为生命依赖于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结了。以量化研究为特点的科学,把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直到19世纪初叶,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才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而原先心理学、教育学都同属于哲学的范畴,后来才各自从哲学的襁褓中分离出来。

两极哲理善性神钥前极作为两大法宝,其哲学意义是可以用心理学的观点去诠释和评估的。我们也认为,心理学的发展为客观评价哲学的优劣带来技术上的可能。


2)正视过时

单讲东方文化中过时的问题,就是一件很难的事。这是几千年以来华人所不敢正视的。基本上到目前为止,凡是传统的、保守的概念,在华人社会里还是等同褒奖;相反时尚前卫的、改革反叛的,尽管新加坡建国四十多年来改观不小,但还是不能算是稳妥的正面赞誉之词。

祖宗之法不可变,在华族务实的血脉里,神位是不会便宜外人的,只能给祖先,给自己人。当西方把勇气焕发在三位一体的圣灵中时,华人把福祉通过血浓于水的基因呼唤,更可靠地寄托在祖先的庇佑里。并以点燃的高香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其收发自如完全可以西方的神性交相辉映。

过时这个事实,主要受儒家礼教的带累,中华民族的反应是矛盾而羞怯的。主流是抵触过时的,连正视都成问题,也就是说,想想都是罪过。正因为如此反而更加渴望革新,大前提不敢动,于是民俗、礼仪中相对轻松的部分处处凸显改头换面弃旧迎新等理想。总得来看,华族的一切仪式里、一切节庆里,无不包含新生这一主题,比如吃了什么节庆食品,穿了什么节庆服装,一切都是一个新生的理由。这点凡是和华人打过交道的都很容易理解。那种对应节的重视,不外乎童年记忆中长辈的熏陶,端午插艾草,重阳戴茱萸,北方吃了冬至饺子把耳朵粘住,南方吃了鱼生捞个风生水起”……剥除种种具体所指,其内涵无一不是强烈的新生。华人的出殡仪式更加典型,佛家梵呗、道家法曲都是曲折又快乐,民间的吹打更是让人难分婚娶和丧葬。

可惜,这并非令人乐观的信号。儒家的中庸平和、道家的阴阳和谐、佛家的轮回圆满都是一些平衡高论,枝节里的洋溢往往深刻印证了骨干中的空白。如果不是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巨大冲击,华人仍旧是和革命精神最绝缘的民族之一,因而也就永远不懂过时为何物,只知道尊老复古是无上荣光的美德。
当人们对过时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之后,也就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了。这点很重要。生命的周期如此短暂,不应该把转瞬流年消耗在过时事物的负面效应上,并美其名曰节俭或者厚道,甚至环保。从尊重生命和人权的角度讲,淘汰过时的滞重理论,才是最大的环保
当然,关于儒释道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到底它们有没有完全过时?还有一个同样不可忽视的问题是:部分淘汰、部分发展,或者主体淘汰、细节发展,这样的改造工程与创建全新的工程相比,哪个更可取?

这是个值得研究的好问题,目前并没有唯一答案。我们认为,与两极哲理倡导的细致研究精神一致,还是应该区分应用领域。比如在文学艺术等继承性显著的方面,其赏心悦目的指标决定了种种不同程度的改造工程乃是唯一之选。而实用性、行动性比较强的国计民生课题,则是负累越轻越好。理由也很明显,受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各类资源、人的寿限等制约,人类社会远远还没有达到把生活当儿戏,或者把生命当游戏的优裕阶段。


3推广的负面效应

两极哲理强调辩证法,凡事有两面,阴阳、正负、高下、左右……不同的坐标上昭示着不同的矛盾两极。以功效而论,如果方式或程度有问题,万事万物都会有负面效应。有机食品一样有毒,纯净水也能喝死人,高尚的母爱可以毁人前程,英雄豪杰照样祸国殃民……

不止儒释道,任何业已开枝散叶的学说都会遇到因为推广而产生的负面效应这个症结。搞得好顺水顺风好行船,搞不好就是暴风骤雨、死结、绝症。前者可以举例西欧的基督教,汉武帝到康德帝的儒教。

顺笔说说推广这事的两极,也是很有幽默色彩的。以前,科学、经济都落后,农业社会里的百姓都很淳朴,人人都羞怯。文化人讲清高,任何行为都扭捏得一塌糊涂。(儒家最绝,隆重推出并一再修饰了全套的,男女老少都像京戏里的演员,行动要合着锣鼓、踏着点,摆程式。)诸葛亮这样的达人,出山干事业还得闹得人家三顾茅庐,普通人就更不用说了!凡事都得搞成是不得已,碍于情面、情义、情势等种种借口,实在找不出来就推到时也运也数也命也子虚乌有的一堆借口上。

不信挨个点算:孔子整天唠叨君子要含蓄、谦逊,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孔子
《论语 阳货》。事实上孔夫子为了他的高论得售,不惜冒着各种危险周游列国去推销,困于陈蔡的时候七天没吃上米粒,差点饿死。老子的观点是清静无为,最好大家一起返璞归真,什么都不要做。他却不知现在的道教德教里众徒子徒孙广结善缘、大修堂观,各种千秋圣诞、开坛做法的张扬长盛不衰,唯恐太清净。佛家根本上就是讲出世之法的,世俗的欲望能减就减,能舍就舍,能禁就禁,删繁就简以至不传文字。而当今的佛学界简直就像达成了共识,把佛法有所侧重、有所扬弃地去弘扬了,无一不是在自命清高,与大力推广之间为自己摆了个不传之传不推之推的美好姿势,以供进退。
由自身因素产生的负面效应,基本上就是前面讲的过时问题。这是主要问题,是本质问题,是由内产生的。

比如释迦牟尼佛最初苦心研致的超脱轮回、修渡极乐的大法,诚然依旧佛光羲和,然而释迦当初的靶子现在却不见了。就事论事,现代对很多人不介意轮回来世等问题的情形来说,无边佛法所命中的靶子,如今只剩下一星半点的影子而已。儒家的礼法之在环球化的今天遭遇更甚,在中国是被一次次的革命加上流血牺牲的代价所击溃的。西方民主平等的风气来袭,孔孟的男女有别、尊卑有别之,简单点说、通俗点说,就是违法

以教义而论,道家的法自然不过时,反而是时尚的前沿。过简单环保的生活,为而不争、利而不害,不妄为,这些对于现代生活都是根本正确的。道家的负面效应主要是外在因素所致。
由外在因素产生的负面效应影响更大。要探讨这点,首先得尊重事实,承认大多数人的客观印象。前面已经说过,利弊是双生的,大千世界的复杂属性,从本质上决定了一切事物的两极共生共存,而并不是只有坏的东西才有负面。这里不细说了,大家认识不尽相同,各有体会。
简而言之,两极哲理、和谐工程这些在时代大潮里应运而生的精神财富是独特而可贵的,理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和谐何其难
毕达哥拉斯认为,整个天就是一个和谐。他说得没错,如果世界只有无生命的物体,根本就不会有对立和谐的概念。一切对立也好,和谐也罢,都没关系。和谐是生命的追求,是文明的目的。
吊诡的是,生命与和谐,文明与和谐,常常互为对立的两极。而赫拉克利特认为,和谐产生于对立的东西。
如果说人类自有史以来从未和谐过,这未免失于苛刻。和谐这个境界不是一条标准线,而是一个区域。按照毕达哥拉斯的宏观视野,凡是走进人类历史的,已经属于和谐了;可能在历史之外,还有些外星危机、宇宙爆炸之类的不和谐因素和地球失之交臂,这都不是没有可能。

然而文明积累到今天,人们对毕氏的和谐早已不满足了,提出迎合历史潮流的新和谐目标。照这个新兴的和谐理念去评价历史,则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的范围中,没有多少年多少地方是和谐的了。

透视解析和谐社会,它基本包括五个要点:公平、稳定、友善、环保、活力。对于人类这种社会动物而言,和谐的社会正是获取人生最大幸福的前提。大致来说,人类社会的和谐目标,是最先进、最文明的社会理念。
这个和谐的重要,孔夫子早就认识到了。他的高见是以礼乐教化来推行他那一套封建道德标准,三纲五常分好等级,人们各安其位、各行其礼、仁至义尽,以达到一种超越战争和奴役的较先进和谐盛世。两千多年前,孔子这一套理论在全球都是顶尖先进的,有其可贵之处和可行性。可是这种以礼法为基础的和谐在今天看来是大大落后了,在19481210日,第三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世界人权宣言》提出,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人人都有资格享受本《宣言》所载的一切权利和自由,不论其种族、肤色、性别、语言、财产、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国籍或其他出身、身份。这些权利和自由可分为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以及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两大类。其中,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包括:生命权、人身权、不受奴役和酷刑权、人格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无罪推定权、财产权、婚姻家庭权、思想良心和宗教自由权、参政权和选举权等等;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包括:工作权、同工同酬权、休息和定期带薪休假权、组织和参加工会权、受教育权、社会保障和享受适当生活水准权、参加文化生活权等等。19661216日,第二十一届联合国大会又通过《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该国际法则规定了公民个人所应享有的权利和基本自由。主要包括: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的权利,不得使为奴隶和免于奴役的自由,免受酷刑的自由,法律人格权,司法补救权,不受任意逮捕、拘役或放逐的自由,公正和公开审讯权,无罪推定权,私生活、家庭、住房或通信不受任意干涉的自由,迁徙自由,享有国籍的权利,婚姻家庭权,财产所有权,思想、良心和宗教的自由,享有主张和发表意见的自由,结社和集会的自由,参政权。也可以说是现代人权和民主思想的发展,把社会的和谐工程推上了更高的层次。
有人一提到人权就把它等同于个人利益或者个性,这都不准确。人权与和谐是不矛盾的,人权是新时代和谐的基本要求。如果假和谐之名随便侵犯人权,这种和谐必定是反动的、虚假的。

人权是西方文明的核心价值之一。西方文明最重要的价值是自由人权平等民主法治这些现代社会准则,是由自由衍生而来的,中世纪以后民智启蒙,随着法国大革命、美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些伟大的斗争,终于在19世纪从理想变成现实。直到20世纪,有识之士把人权与法治结合在一起,以国际法的形式,把人权的保障提升到最大的范围和最严格的法律框架之内。总体来说是人权的巨大进步,但是,和一切法律一样,人权法也属于社会行为规范的最低界限,这是有效的保障。把人权与和谐仁义与和谐两个题目加以比较,两种和谐的尺度一目了然,一个在基础阶段,一个在高级阶段。
非常有意思!把儒家思想说得一文不值的论调,显然是在偏激的情绪之下没有进行足够深入的研究,因失察而欠公允。

打个比方,孔夫子的仁义道德对于和谐社会这个大工程来说,是比西方以自由为精髓的高度文明还要高明的设计方案,只可惜他高估了人们的个体素质,严重忽略了施工安全的基本问题,所以他的理想工程,连开工都不可能,也就从来就没有建成过。如果有可能放入一个完全由社会精英组成的社会,孔孟之道不啻为和谐社会的首选。当然一个完全由社会精英组成的社会是不现实的。
儒家的纲常之,与西方天赋人权相比,后者是胜出的,是迎合历史潮流的更高级文明。儒家思想作为以中国文明为代表的东方文明之主体,它与西方文明最大的差异是落脚点不同,东方着眼于集体、社会,西方则关注个体、个人。东方常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国哪有家,国富了民才强,大同世界里才能实现个体幸福;西方则认为幸福的个体组成幸福的群体、社会。方向完全相反。基于迥然不同的认知习惯,很多人就常常煞有介事地提出东西方如何和谐的题目。


和谐幸福的前提

东西方如何和谐?
这是一个着眼于的问题。换个角度,别管从大处往小处看的东方人,还是从小处往大处看的西方人,都是追求幸福的人类,人生目标没有什么不同。之所以列出东西方的分类,的确源自两者的差异最大这个现实。印度文明也出于东方,但多种宗教的长期共存以及16世纪以后的殖民地历史,早就融汇了西方特色。很多非西方的古老文明,如埃及、波斯,和中国都是不一样的,它们都是从上古时代,就和西方文明糅合在一起。如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但埃及并不是到近代才和西方发生关系。埃及历史上有非常有名的女王克丽奥佩特拉,她和其整个家族统治埃及两三百年,但却都是希腊人,根本不会说埃及话。因此,埃及和西方从上古就已经纠缠在一起,这是因为西方文明发源地是在地中海一带,埃及、非洲原来都和西方文明糅合在一起。
没有哪个国度、地域、种族、信仰的人是追求不幸的,幸福是淳朴的人生目标,这点人人相同、天下大同。

还有一个相同的要点:人,都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人的幸福也是建立在人类社会的基础上的,剥离了社会属性的幸福是难以维系的。

所以不难认识到,西方强调个体自由的价值观,在达成个体幸福的目标前,有其限制性。换句话说,因为社会是一个整体,而人与人是不同的、有矛盾的,所以以追求个体自由为目标,必然导致社会的严重不和谐。而和谐才是幸福的前提,不和谐导致的是不幸

西方民众当然没有陷入理论上的教条主义,当前来看,西方社会的和谐程度还是比较高的。这有赖于宗教文化传统中的忠恕之道,而这部分内容和儒家的中庸思想正是异曲同工。
综上所述,西方文明以自由为核心的人权、平等、民主、法治对于和谐工程而言,是美则美矣,了则为了;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东方文明,则是高成低不就,没有现实的基础而最终流于理想。


如何幸福?如何和谐?东方现代文明发展到21世纪,新加坡土生土长的两极哲理融汇了古今东西的文明菁华,静静地推出人类社会的和谐工程。原创者王瑞贤先生简明扼要一句话做对人及人类有益的事,不做对人及人类有害的事。,结合新加坡民主与法治的国情,轻易将社会推向公平、稳定、友善、环保、活力的和谐轨道。不需要琐碎的条规,考虑到使用范围的普世性,我们呈上的是基石而不是框架。也因为民智早被启蒙,规矩的另一面是限制,而编写奖惩的经文或者法则也是多余的。想象力造就作为的平台,信息时代凸显简单才是智慧的灵魂


文章由两极哲理研究会提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两极哲理》机构 ( Singapore Registration No: 52903526W )

GMT+8, 2024-4-26 02:54 , Processed in 0.06354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