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哲理

2025年03月21日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558|回复: 1

试解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22 10:3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建民 于 2012-4-21 11:01 编辑

  原文: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注释:

  1、反:通返,意返回、往返、反复。

  2、动:本意为运动、运行、变动。本章引申为运行方式。

  3、弱:细微,纤弱,虚、空、冲。

  4、用:状态、形式。用与体(内容、实体)相对。道之用:道的存在状态和表现形式。


  5、有:即“有名”,《道德经第一章》“有名万物之母”。“有”指人们发现、界定、彰显和冠名自然认识对象,使天地万物得以从混沌中彰显和产生出来的人类科学思想认识活动。

  6、无:即“无名”,《道德经第一章》“无名天地之始”。“无”指人们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有”,使“有”或“有名”得以从混沌中彰显和产生出来的人类哲学思想认识活动。

  译文:

  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是“本源之道”的运动形式;细微、纤弱、无形、希声是“本源之道”的存在和表现状态;天下万物是从“有”产生出来的,“有”是从“无”产生出来的。

  解读:

  本章指出了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是“本源之道”具有的运动形式,细微、纤弱、无形、希声是“本源之道”具有的存在和表现状态,表达了“天下万物”同“有”、“有”同“无”具有母子关系的思想观点,使“本源之道”从混沌自然中初步彰显和产生了出来。老子在本章对“道”进行的言说和界定,奠定了道本源论的思想理论基础,对哲学本源论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老子在本章言说的“本源之道”是指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因为只有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才能把各种事物从混沌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出来,才有资格被称为万物的母亲、原因、本体或本源,才能够同老子在道德经中言说、描绘和界定的“本源之道”真正相符合。

  “反者,道之动”;“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是老子关于“本源之道”运动方式的生动描述。本源之道具有的“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运动形式,同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的运动形式完全相同。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总是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总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循环往复、周而复始进行的,因此可以准确地说,老子的“本源之道”就是指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

  “有”和“无”是“本源之道(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具有的两种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本章中的“有”就是“有名”,“有名”是动词“有”处在名词“名”前面组成的短句。句中动词“有”的用法,是古汉语动词的使动用法。“有名”即使“名”有、使“名”产生出来。“有”或“有名”是指人们通过观察、判断、界定、冠名客体认识对象的过程,使天下万物从混沌自然中被界定、彰显、产生出来的科学思想认识活动。

   中国古代的人们已经发现,事物从母体或本源中产生出来必须经过多个过程和环节,有物、有封、有是非,或有象、有物、有真、有信、有精是事物产生要经过的几个过程,“有名”或给事物冠名,是事物得以产生必须经过的过程或环节。所以老子说:“有名,万物之母”。

  在老子生活的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有了“物名之而成,谓之而然”的知识。庄子《齐物论第二章》有:“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的语句。句子中的“谓之”即“言说之”、用语言词汇“界定之”、“称谓之”,即使之(物)被界定、彰显、有名、产生。“物谓之而然”译成现代话语是:事物是由于人们用语言对它加以言说、界定和称谓而成为现实模样的。从庄子的这句话中可以知道,庄子认为物的模样同人的言说、称谓有密切关联,人的言说、界定和称谓行为是事物所以然的原因或根源。

  人类追求事物的原因、本体或本源的思想认识活动,哲学或形而上学是万物之母的母亲。哲学是人类认识、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本体或本源事物、获得本体或本源事物知识的思想认识活动。“无”就是哲学或形而上学,就是爱智慧,就是对真理的洞见,就是神思,就是把“有”、“有名”、“存在”、“本体”作为爱的对象进行追求的人类思想认识活动。


  

    
发表于 2010-5-9 03:3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开拓视野

增长知识

欢迎博友有空去我家逛逛,

保证让您满载而归。
-▁╭▅▇□□█▇▆▅▄▃▂▁(╳)█╮
  ╰═▃_专机来访▁∠════▔▔▔ 
  ╙O ╙O
http://www.sygrcs.co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两极哲理》机构 ( Singapore Registration No: 52903526W )

GMT+8, 2025-3-21 20:56 , Processed in 0.03930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