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张建民 于 2010-4-23 15:29 编辑
原文: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名之曰大。大日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注释:
1、混成:浑然而成,混合而成,不清楚如何而成。
2、寂:静寂。廖:空虚无形。
3、殆:通怠。懒惰、懈怠。
4、强:勉强,尽力而为。大:老子用“大”指称“道”,指没有边际、高于一切的事物。
5、曰:在本章当作“而”或“则”讲。
6、反:通返。返回、回返、反复。
7、域中:帛书本作“国中”。域:指人的知识王国或知识库。域中,即人的知识王国中或知识库中。
8、法:效法。自然:自己的样子。道法自然:道效法自己的样子。“天法道”句中的“道”同“道法自然”句中的“道”两者不完全相同,是两个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的事物。
译文:
有个浑然而成的物,(它)先于天地出生,无声有息,无形有象,傲然独立,矢志不改,周而复始,从不懈怠。
它生育了天地儿女,贵为天地之母。我不知他的名字,勉强给它赋字为“道”,冠名为“大”。大道天天运行且愈行愈远,达到边界则又返回起点。所以,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知识王国领域中有四大,人是四大之一。
人效法地的样子。地效法天的样子,天效法道的样子,道效法自己的样子。
解读:
本章提出了一个浑然而成的‘物’作为谈论的主题,并从多方面对这个物进行了界定和描述,使这个物在读者面前逐渐清晰地呈现出来,
接着承接以上话题又提出了混成之物的名称问题,说明了自己给这个物冠以“道”和“大”为名称的缘由。
接下来本章转到了对大道运行方式的具体描述:周行不殆。最后对本章进行了总结:人、地、天、道“四大”既有密切联系,它们相互效法,又有差异之处。
老子在本章把大道界定为一个具有多种规定、限制的事物,并对它的运行方式进行了描述,表明了自己关于道、天、地、人相互关联的思想观点,具有重要的知识价值和哲学理论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