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哲理

2024年03月29日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杨思基

一切乃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5 09:29:3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这里的‘觉得’、‘认为’都是‘知道’的意思。而且你也知道了‘这是一个“不知”的例子’。

你知道有个‘杨思基’,他长什么样子——等你知道了你就知道了哦。
杨思基 发表于 2009-12-4 20:13


将"鱼之乐也"换成"杨思基",没有什么新东西
发表于 2009-12-5 10: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20# 王瑞贤

先玩,先玩,先别谈正事,要都像您这样还有什么游戏可玩?
发表于 2009-12-5 10: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知也是知,不知也是知。这是典型的偷换时空的诡辩论。知的是不知道杨思基是怎样的,而对杨思基还是不知。这是两个层次,两个时空中的事物,不能混为一谈。也是传统哲学中出诡辩的重要病症。解决的方法就是函学的时空 ...
俞明三 发表于 2009-12-5 05:49


认真的态度是一切游戏中最可贵的生命力!
顶认真!打倒诡辩!
发表于 2009-12-5 10: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将"鱼之乐也"换成"杨思基",没有什么新东西
光明 发表于 2009-12-5 09:29


楼主果然倒下了~

鉴于您早就预谋了躺下的姿势,没话好讲,看得开心,来看镜头,咔嚓!
我们只能说,好看啊~
发表于 2009-12-5 10:5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全称判断一定会出现悖论,因为完整的“一”(即全体)中一定会包含“二”(即矛盾),如果没有矛盾,就不完全,就不能叫全称(全体)。

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在复杂系统中,一致性和完全性是不相容的”,也是这个意思。

像“一切是……”之类的说法,就叫全称判断。所以,这种判断出现矛盾是很正常的。
发表于 2009-12-5 11: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事情你以为不能预先知道,但有时算命先生却能知道,又作何解释?
发表于 2009-12-5 11: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25# 天茂

嗯,楼主躺下了,果然是可以理解的,叫人如何不怜香惜玉~
发表于 2009-12-5 11: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事情你以为不能预先知道,但有时算命先生却能知道,又作何解释?
天安门 发表于 2009-12-5 11:09


咳咳,我准备去给人算命了,袖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怎么还扑摸不着一点?
光巧合就够了。
发表于 2009-12-5 14:5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事情你以为不能预先知道,但有时算命先生却能知道,又作何解释?
天安门 发表于 2009-12-5 11:09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可以重新开擂,然后大伙儿仔细讨论,一定会有结果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12-5 15:4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这些先生:思无邪、哲学就像内裤 、光明、王瑞贤、俞明三、天安门、动物凶猛、阳阳、天茂。

‘一切乃知’的提法是基于这样的情况:
1、人知道:世界的一部分是他知道的,一部分是他不知道的。这两部分都在他的知道中、他的知域中,他有分辨并进行分类。这个情况不是由我说了算的,而是谁知道把‘不知道’的那部分放置在什么范畴里,谁放置好了。然后告诉我,我也因此而知道。
2、踏进‘不知道’区域能够得到的唯一结果就是‘知道’。
3、任何事物都是相互知道着的,否则就不发生相互作用、联系、影响等等。
4、全部‘知道’不是在某个知道者身上完成或实现了的,而是全世界都在‘告知’或‘告诉’着,你想知道什么,你去知道就行了。世界是部百科全知,而不是某部分,更不是某个人。

还有许多要说的,我们慢慢讨论。
发表于 2009-12-5 18:45:3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关于有和无就有两种说法:“有生于无”和“有无相生”。这是对世界的基本问题的两个不同层次而言。

而对于“知”和“不知”,似乎也可以放在不同的层次上来谈:

在较高层次上,到底是说“一切乃知”对?还是说“一切乃不知”对?我认为是后者。

这是为什么呢?

一般来说,一对矛盾中,阴具有母性,阳具有子性。所以,阴阳的关系是,除了“阴阳互生”以外,还有一层“阳生于阴”的关系。

在“知”和“不知”这一对矛盾中,显然“知”是阳性的,“不知”是阴性的。所以,说“一切乃不知”较“一切乃知”要符合阴阳关系的逻辑。
发表于 2009-12-5 18:50:20 | 显示全部楼层
仔细想来,说“一切乃不知”要比“一切乃知”更加深刻一些。

这和“动生于静”、“雄生于雌”、“鸡生于蛋”、“有生于无”、“阳生于阴”的道理是一样的。
发表于 2009-12-5 20:50:19 | 显示全部楼层
30# 杨思基

先生高论,欣赏~

不过,哲学和文学毕竟是两个领域。文字富有朦胧美,言有尽而意无穷,那是好的;不过哲学却要明确表达。请问您这里的“知”到底指“知识”?还是作为“智”的通假?还是“已经知道”的意思?
再谢先生高论,令人耳目一新。
发表于 2009-12-5 21: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这些先生:思无邪、哲学就像内裤 、光明、王瑞贤、俞明三、天安门、动物凶猛、阳阳、天茂。

‘一切乃知’的提法是基于这样的情况:
1、人知道:世界的一部分是他知道的,一部分是他不知道的。这两部分都在他 ...
杨思基 发表于 2009-12-5 15:40


踏进“不知”的区域能够得到的唯一结果是“知道”?这个“知道”定义偷换了?
发表于 2009-12-5 21: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31# 天茂

天先生不愧是“天”字辈的高人,太崇拜了,您收学生吗?
发表于 2009-12-6 09:53: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乃知’的提法是基于这样的情况:
1、人知道:世界的一部分是他知道的,一部分是他不知道的。这两部分都在他 ...

我认为杨思基先生的一切乃知仅表露出重视科学,但科学也会有偏差!十多年前,有一次我在医院婴儿室里看见每个小宝背不是仰脸而睡而相反。我就问医生,为什么?这是科学研究证明,这对宝贝最健康。十多年后,偶然的在另一家医院看见小宝贝都是仰脸而睡,医生同样回答这是科学证明。后来我发现这两个答案都对也都错,意思是对中错,错中有对。为什么因为,科学忽略了小宝贝生命体中自然流露出来的感受。科学只不过是理性认识未知世界最有效的手段,但是人的情绪,心理素质(谨慎、细心、爱心、关爱自然与生命)及动机都会使科学有所偏差。特别指不能通过实验室证明的科学,因此哲学的理性认识不仅包括科学,也能给人类指导如何过对人类带来良性反映的生活,换一句话说哲学能使科学更科学,
 楼主| 发表于 2009-12-6 15: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哲学就像内裤、蓝色小鹿、鹊鸣等先生都提到了许多问题,以后再谈。
我们还是先就‘不知道’这个问题讨论一下,看看对于‘不知道’我们都知道了些什么?

据王瑞贤先生所知:说‘一切乃不知’也能成立。
据天茂先生所知:‘一切乃不知’是对的。
据我所知:
1、‘不知道’无法在‘知道’中涌现,即迄今还不被感知、不被告诉、不在想象中、不在谈论中、不在指称中。因而此条是废话。
2、日常所说的‘不知道’的意思都有所指称。比如:不知道有否上帝,不知道宇宙之外还有什么,不知道我的钥匙放在哪里了,不知道杨思基长什么样子。
3、我们只能在‘知道’中论说‘不知道’。

还是谁就‘不知道’说说他所知道的情况?喜欢听。有可能他知道,我还不知道,他说了,我也就知道了哦。
发表于 2009-12-6 16:52: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谁就‘不知道’说说他所知道的情况?喜欢听。有可能他知道,我还不知道,他说了,我也就知道了哦。

这一点在逻辑思维学中是存在的,例如对自己本人不知道事物而发表的论述,结论可有几种可性,但基本上分两类,客观论述或主观论述,逻辑思维是以两极思维存在形式存在,用提炼过的术语来论述就是,当事人以两极哲理的哲理为中心共同点穿梭于静态的(两极、阴阳)采集素材,玩味于动态的(两极、阴阳),此时阴阳不是我门所知的阴阳而是逻辑思维学上的阴阳,脱胎换骨变成能思部份(阳、主导的),哲理与欲知的作用提出相关的简单游戏,谁、什么、那里、怎样、如何、几时或不同领域的学问以此相仿玩味深层次更复杂的游戏
,自然从属的部份(阴)也不甘示后,接着游戏人间,从线移,到点成面,当然还需要两把利剑相助。两极统一规律(和谐内心两极为中心)与对立统一规律(包括情绪对立与转化),修桥造路以尽美(实践检验),但是战事与科研有区别,战事边修边检验:科研检验后才公布。
发表于 2009-12-6 18:42:48 | 显示全部楼层
31# 天茂  

天先生不愧是“天”字辈的高人,太崇拜了,您收学生吗?
娴雅 发表于 2009-12-5 21:10
谢谢抬举!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希望我们共同探讨,互相学习吧!
发表于 2009-12-6 19:2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茂 于 2009-12-6 19:33 编辑
据我所知:
1、‘不知道’无法在‘知道’中涌现,即迄今还不被感知、不被告诉、不在想象中、不在谈论中、不在指称中。因而此条是废话。
2、日常所说的‘不知道’的意思都有所指称。比如:不知道有否上帝,不知道宇宙之外还有什么,不知道我的钥匙放在哪里了,不知道杨思基长什么样子。
3、我们只能在‘知道’中论说‘不知道’。

还是谁就‘不知道’说说他所知道的情况?喜欢听。有可能他知道,我还不知道,他说了,我也就知道了哦。杨思基 发表于 2009-12-6 15:00
杨先生这一大片宏观大论还是不能解决“我不知道杨思基长什么样子”这个“不知”的问题。

说“一切乃知”,就是说世界上所有的东东都叫“知”,不存在什么“不知”。

现在我拿了这么一个“不知”出来,就是对“一切乃知”一个很有力的反例。

现在就要看杨先生怎么把这个“不知”变成“知”?如果变不成,那么,“一切乃知”就不能成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两极哲理》机构 ( Singapore Registration No: 52903526W )

GMT+8, 2024-3-29 13:34 , Processed in 0.03990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