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哲理

2025年01月14日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海之涛

我对未来"天地人"关系的预测 ( 现在 - 5000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8 18:3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想问天茂先生,您的哲学和老子的“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有何关系?
哲人闲思 发表于 2010-1-18 12:22
“似与不似”的主要观点就是来自于《老子》中的这句话。
发表于 2010-1-18 18:33:43 | 显示全部楼层
29# 天茂  



两极哲理团队很敬仰“三”。

我们认为,这个提法的可贵在于创新精神。
为什么大家习惯“一分为二”,因为那是最基本的分法。“一分为多”,仍然是“一分为二”的具体化、详细化。这里头的基本 ...
两极使者 发表于 2010-1-18 12:28
谢谢先生的理解!
发表于 2010-1-18 18:4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 我也同意"哲人闲思"的看法, 天茂先生的"一二三"似乎与老子的完全不同了? 老子的是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就是当事物很多时, 才出现"负阴而抱阳",即阴阳两极.

而天茂先生的似乎"一"就是"道", "二"就是"阴阳", "三"就是"天地人"........

我不知所以?海之涛 发表于 2010-1-18 15:40
在《老子》的这一段话中,老子同时指出了任何事物的生长变化都存在着的三个部分:道、一二三、万物。其中的第二部分又从时间上分为“一、二、三”这样的三个阶段和空间上的“阳、阴、和”三种状态。

不需要“当事物很多时”这个条件,任何一个事物的生长变化都存在着的三个部分。

说"一"就是"道", "二"就是"阴阳"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说"三"就是"天地人",就把“三”的范围缩得太小了。
发表于 2010-1-18 21:25:32 | 显示全部楼层
11# 海之涛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可写成"天生地, 地生人, 人生万物.........", 岂不"人"连蚊子, 树都能生?


呵呵呵呵,我父母会说,您这是胶柱鼓瑟,生搬硬套。

不过我觉得很好玩。
发表于 2010-1-18 22: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回答您的问题之前,想搞清楚,请问:为什么“黑”一定要对上“白”, “左”要对上“右”,“夫”要对“妻”,“天”对“地”?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理由?
哲人闲思 发表于 2010-1-18 12:07
您说的这些都属于“二”的范畴,世界本来如此,不需要什么特别的理由。
天茂 发表于 2010-1-18 18:28


“黑”对“白”成“黑白”, “左”对“右”成“左右”,“天”对“地”成“天地”,如此语文,对许多非中文思考的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在他们也有千年文化的语文里找不到如此的词汇。换句话说,“黑白”、“左右”、“天地”等等、等等,不是宇宙规律,只是中文习惯或传统的写法,如果把习惯或传统的写法当成规律,这是错误的。

“黑白”、“左右”、“天地”等等、等等,也不只是“二”的范畴,黑除了能到白,也能到任何颜色;左除了到右,也可以到任何方向;天除了到地,也可以到许多地方。换句话说,“黑”先到“灰”最后一定到“白”等之类的说法,只是一厢情愿的主观假设,没有合理性和规律性,你想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因此,有是对、时常错。
发表于 2010-1-18 22:4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楼上兄台注意,天茂兄说的是“两极”。一般事物的相反方向的两个极端。
以颜色来说,在无彩色系中,最高明度为白色,最低明度为黑色。对不透明的物体来说,它表现出的颜色是他反射出的颜色,而对透明的物体来说,它体现出的则是它吸收了什么颜色。 黑色物质则是吸收所有种类的色光.白色则是完全反射. 简而言之,表示出两个“极端”的,只能这么说:黑白、左右。甚至天地、夫妻。
这些说法或写法能流传,说明了其中具有一定的规律。

多多指教。
发表于 2010-1-18 22:4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哲人闲思 于 2010-1-19 07:48 编辑
在《老子》的这一段话中,老子同时指出了任何事物的生长变化都存在着的三个部分:道、一二三、万物。其中的第二部分又从时间上分为“一、二、三”这样的三个阶段和空间上的“阳、阴、和”三种状态。

不需要“当事 ...
天茂 发表于 2010-1-18 18:41


我敬爱老子,因为它的智慧很高。然而,老子毕竟是两三千年前的人物,那时的知识尤其是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工程等等,都极为贫乏,老子也只好从他的观察中得出他认为对的“一二三”结论,如此结论是在说明什么,如今也只有他老人家知道,因为后人有很多不同的理解。换句话说,把理论建立在不明确的老子的“一二三”之上,可能会“错上加错”,最后出台的是“将错就错”的理论。

没有“阳、阴、和”的状态,只有“阳、阴”状态。
发表于 2010-1-18 22: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借老子的东风,那也没有什么不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9 05:4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借老子的东风,那也没有什么不妥。
大腕加盟 发表于 2010-1-18 22:49



我觉得老子的整部"道德经" 就讲了一个字,即"道".
所有的什么"阴阳","天地人","一二三".......都是"道"的附庸.

而"一生二,二生三......."只一句话,可见他不把它当重要的部分, 老子是"一"论,就象"圣经","古兰经"的一神教, 都是"一"论!
发表于 2010-1-19 09:2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敬爱老子,因为它的智慧很高。然而,老子毕竟是两三千年的人物,那时的知识尤其是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工程等等,都极为贫乏,老子也只好从他的观察中得出他认为对的“一二三”结论,如此结论是在说明什么,如今也只有他老人家知道,因为后人有很多不同的理解。换句话说,把理论建立在不明确的老子的“一二三”之上,可能会“错上加错”,最后出台的是“将错就错”的理论。

没有“阳、阴、和”的状态,只有“阳、阴”状态。
哲人闲思 发表于 2010-1-18 22:44
先生虽然从口头上承认老子的智慧,实际上却小看了老子的智慧。

老子的时代,可以说是人类的童年时代。这个时代哲人们的思想和一个人的童年是很类似的,想象力极为丰富,并能一下子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这一点是成年人所望尘莫及的。
当然,人类成年以后,一切科学理论都会细化,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是,他们也只能是在前人限定的框框里打转转,这也是毫无疑问的。

几千年来的东西方哲学,在老子限定的“一二三”框架里,翻来覆去地讨论,也不过就只讨论了一个“一元论”和“二元论”,只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才开始有人逐渐认识到“三”的重要性了。
即便如此,要想使人类完全认识“三”,没有个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是不可能办到的。
发表于 2010-1-19 09: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老子的整部"道德经" 就讲了一个字,即"道".
所有的什么"阴阳","天地人","一二三".......都是"道"的附庸.

而"一生二,二生三......."只一句话,可见他不把它当重要的部分, 老子是"一"论,就象"圣经","古兰经"的一神教, 都是"一"论!海之涛 发表于 2010-1-19 05:41
老子的“道论”,其实就是“一二三论”。和西方人的“一”论,有着本质的区别。

有人指责“道”的概念与“上帝”一样,都是客观唯心主义。但是,按《圣经》的说法,“上帝”是只大不小、只尊贵不卑微、只会万能不会万不能、只包含万物而不能被万物所包含;而“人”作为“上帝”的对立面,作为“上帝”所恩赐的对象,则正好相反,是最小的、最卑微的,又是最无能的,是被万物所包含的。
从这里可以看出,“道”和“上帝”这两个概念,一个是活的,另一个是死的;一个能大能小,另一个只大不小;一个是一根链条中重要、关键的一环,另一个则是一条绳子的开端。这怎么能说是一样的呢?

上面这一段摘自《似与不似》第二章第十一小节 “道”和“上帝”是不一样的
发表于 2010-1-19 09:4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万能”包含“万不能”么?
发表于 2010-1-19 10: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借老子的东风,那也没有什么不妥。
大腕加盟 发表于 2010-1-18 22:49


呵呵,然也然也。哪国的法律有禁止?
发表于 2010-1-19 1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万能”包含“万不能”么?
心情好 发表于 2010-1-19 09:48
“上帝”本来就是“万能”的,结果连自己举不起来的石头也造不出来,岂不就又“万不能”了吗?
发表于 2010-1-19 12:4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虽然从口头上承认老子的智慧,实际上却小看了老子的智慧。

老子的时代,可以说是人类的童年时代。这个时代哲人们的思想和一个人的童年是很类似的,想象力极为丰富,并能一下子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这一点是成 ...
天茂 发表于 2010-1-19 09:24


是的,我敬爱老子,但还是小看他,因为老子只到达人类的二级智慧,虽然如此,他的智慧已经是人类稀有人物。谁是人类一级智慧的人物呢?如发现相对论的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的牛顿等,这些发现真理的人物,都是属于人类一级智慧的人物。

等待您回复45楼和47楼最后那段。
发表于 2010-1-19 16: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我敬爱老子,但还是小看他,因为老子只到达人类的二级智慧,虽然如此,他的智慧已经是人类稀有人物。谁是人类一级智慧的人物呢?如发现相对论的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的牛顿等,这些发现真理的人物,都是属于人类一级智慧的人物。

等待您回复45楼和47楼最后那段。哲人闲思 发表于 2010-1-19 12:49

呵呵,我的看法和先生正好相反:老子才是一级智慧,爱因斯坦顶多也就是二级智慧。从爱因斯坦和哥本哈根学派的争论来看,后期的爱因斯坦连二级智慧都够不上。
科学家顶多都只是二级智慧,只有思想家和哲学家才有可能达到一级智慧。

回45楼:
其实,大腕加盟先生46楼的回答就非常到位,所谓“二”,谈的是两极,就是两个极端,而不是一个极端与另一个非极端。关于这个道理,哲学上的“二元论”和“一元论”都已经讲透了,无须我在这里继续啰嗦。

回47楼最后那段:
您在这里又认可了“二”,我上面的“回45楼”就是多余的了。
其实,我在32楼就回过您这一个问题了,下面重贴一遍:
如果你承认黑白之间有个“灰”,左右之间有个“中”,夫妻之间有个“子”,天地之间有个“人”,……等等这些事实,那么,就应该承认宇宙间是有“三”这回事的。
发表于 2010-1-19 17:59:08 | 显示全部楼层
1# 海之涛

先生高论。

海君貌似环保主义者。这一乘上可以渡人不少,可喜可贺。
然而还是落入下乘。

环保到违拗人性的地步,也是失之“自然”。必然又生枝节。
阁下只说环境恶化的“报复”,却完全忽略了人类停滞不前的危害。有没有想过从自由到拘束、从进步到落后的问题?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如果人类有“命运”,“过度”环保反而不是顺天应命的天人合一,不够自然。

愿商榷。
发表于 2010-1-19 18: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56# 天茂


如果你承认黑白之间有个“灰”,左右之间有个“中”,夫妻之间有个“子”,天地之间有个“人”,……等等这些事实,那么,就应该承认宇宙间是有“三”这回事的。


这些3的款式都不够新颖,不足以应付现实问题。
3应该是永恒的。聊斋里有个故事,好像说一个妻子会变化面目,今天变貂蝉,明天变西施,老公惊叹说得一个娇妻便得尽天下美人了。
其实何必变面目,重要是生活态度的不断超越。这种3的精神具有普世价值,令人不知厌倦为何物。
发表于 2010-1-19 18:3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茂 于 2010-1-19 18:40 编辑
56# 天茂  

这些3的款式都不够新颖,不足以应付现实问题。
3应该是永恒的。聊斋里有个故事,好像说一个妻子会变化面目,今天变貂蝉,明天变西施,老公惊叹说得一个娇妻便得尽天下美人了。
其实何必变面目,重 ...
娴雅 发表于 2010-1-19 18:13




请看:上面这些“三”够不够新颖?足不足以应付现实问题?是不是永恒的?



发表于 2010-1-19 18:5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发现有个令人不解的社会现象:令人羡慕的也就令人忌恨。好像肥差、美色、小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两极哲理》机构 ( Singapore Registration No: 52903526W )

GMT+8, 2025-1-14 13:22 , Processed in 0.03924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