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哲理

标题: 探讨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打印本页]

作者: 风路    时间: 2009-12-25 21:55
标题: 探讨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首先要说明的是“道”、“一”、“二”、“三”、“万物”的含义。
道: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
一:运动;
二:相对性概念;
三:事物与事物的关联及差异
万物: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道生一解释为: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使意识认知运动及变化。
一生二解释为:运动及变化使意识认知相对性概念。
二生三解释为:相对性概念使意识认知事物与事物的关联及差异。
三生万物解释为:事物与事物的关联及差异使意识认知世界万事万物。

运动、变化是意识产生相对性认知的基础,也就是说,如果意识对运动、变化无法认知,意识就无法认知相对性,而这里说的相对性,则是意识认知世界的基础,如果意识对相对性无法认知,也就谈不上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认知。



以上本人对于老子“道”的理解,敬请各位朋友们不吝赐教。
作者: 两极使者    时间: 2009-12-25 22:01
呵呵,沙发就坐,严重关注。
作者: 王瑞贤    时间: 2009-12-26 08:42
1# 风路

蛮人心中的道如下:

道有三解:

一、宇宙之始为道,即“太初有道”,太初就是无极,是宇宙的“原细胞”,由“阴阳”组成。

二、真理为道,与宇宙同时存在,并适用于宇宙任何地方、任何有形、任何无形的事物的律法,谓之真理。如:无常律法、两极哲理皆是。真理亦是道理。

三、道理:一种只适合某个族群,或某个事物,或某个时段,或只适合某个族群和时段的律法。如:“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狼来了”等等,都是道理。此类道理不一定适合任何时空与地方,故难免会“时对时错”。老子的“无为而为”也是道理,但主要是内修的道理。“天人合一”也是内修的道理,但它与“无为而为”是属于更高层次的道理。道理并不是真理。道理也有高低层次的不同。

蛮人土见,抛砖引玉……

瑞贤/4/7/2009


道在人心中


作者: 天茂    时间: 2009-12-26 09:22
本帖最后由 天茂 于 2009-12-26 09:24 编辑

“道”的原始意义为“道路”——人们行走所要遵循的路线;
“道”的引申意义为“规律”——人们办事所要遵循的路线;
“道”的深化意义为“本体”——整个宇宙世界的总规律和总来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的“道”是从“本体”意义上来论述的:
道生一:无中生有;
一生二:“有”中又生“阴阳”;
二生三:“阴阳”交合是为“三”;
三生万物:只有“三”的出现,万事万物才能生长和发展。只有二,称为孤阴不生,孤阳不长。
所以老子随后又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这个“和”就是阴阳交合所产生的“三”。
作者: 阳阳    时间: 2009-12-26 11:26
看好天茂君的高见。

潜力贴留名。
作者: 天安门    时间: 2009-12-26 12:25
4# 天茂

原创对垒新包装
作者: 鹊鸣    时间: 2009-12-26 16:48
4# 天茂

高风先生阐述的是认识之道,您了解是本体的道。认识之道亦含外在形式、内在形式、体用。纵向的静态结构是知与表象,前者阴,是原因或主体;后着者,是结果或客体,两者以欲望为中心组合成内在的体,当外部信息由外部输入时,静态体上的阴阳妙用便启动,阴指能思部分、阳指所思部分,此时由静态转换成动态,纵向的阴阳结构亦隋之产生变化,前者阴(理性),原因或主体;后者阳(概念),是结果或客体,两者以欲望为中心组合成演绎式三段论法的基出。例如:所有动物都会死,它是动物,所以它会死。演绎三段论法把它当命题之前,必须现以理性认识动物是会死的,它是动物的事实。意思必须指具备概念。所以理性(阴)和概念(阳)的相互作用后而得出(所以它会死)的结论。这是形式逻辑的演绎法和归纳法的基础,然后产生逻辑(言)前极,逻辑后极(行)及连锁反应。当然在内在形式里亦含有逻辑前极与后逻辑后极。这是谈的是认识的纵向结构,所以没有论及生理的认识变化过程。这是认识之道的基础知识,希望有所帮助。
作者: 风路    时间: 2009-12-26 21:01
道是听不到看不到也摸不到的,所以有时人们称道为无。但道是存在于有意识的生命对所感知的世界之中的,并不以生命的意志为转移,虽然听不到看不到也摸不到,但道始终存在,既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
作者: 天安门    时间: 2009-12-27 08:32
本帖最后由 天安门 于 2009-12-27 08:37 编辑

3# 王瑞贤



请问: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是真理吗?
作者: 风路    时间: 2009-12-27 11:43
本帖最后由 风路 于 2009-12-27 11:46 编辑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老子阐述意识认知世界的过程,因为过于简单,所以后人对其的解释反而不敢相信他是这么简单。但话又说回来了,其语言形式虽然简单,但其蕴含的道理却很丰富,并具有普遍性,但并不能因此而将其神秘化,而且道德经也没有那么玄奥。
作者: 鹊鸣    时间: 2009-12-28 08:25
10# 风路
本人对凡是高人都爱请教和发问并学习。您说,意识认识世界过程是指道德经,还是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如果是道德经的话,为什么老子不放与认识有关的书名。例如:识经或明经等,使我深感疑惑。
有无相生,在您的意识认识世界过程中怎样解释。
在宇宙初期,各种粒子未形成之前,也是自然,当然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亦在其中,所以您说
道(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始终存在,既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我也是这样认为。
作者: 风路    时间: 2009-12-28 09:04
11# 鹊鸣 感谢先生对此帖的关注,在答复您的问题之前,先说一说本人对道与佛的理解:
中国的道家:
道是指事物变化或发展的规律,是不可见的。
德是指事物的表现形式、状态,是可见的。
印度的佛家:
无是指事物变化或发展的规律,是不可见的。
有是指事物的表现形式、状态,是可见的。
道家与佛家所探究的根本应该是一致的。任何事物都存在两种属性:一种属性是可见的,是能够被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的;另外一种属性是不可见的,是需要经过智慧的思考、分析总结出来的。

但就道德经来说,我是这样理解的:“道”从语言含义直译的意思为道理,引申为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德”从语言含义直译的意思为德行,引申为事物的表现形式(从动物的角度来说是行为方式)。道与德是一个事物的两个属性,既事物的表现形式和变化发展规律。道德经应该是一部通过事物的表现形式来研究事物变化发展规律,并通过事物变化发展规律来判断事物的表现形式的哲理性论述文集。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只是这部文集中老子阐述的一个观点而已。

佛家所说的有与无,我认为和道德经中的道与德含义应是一致的,而先生问的有无相生也同此理。
老子道德经的现实意义,我认为就是通过探讨、了解、掌握事物的表现形式和变化发展规律,从而实现对事物变化发展的干预并进一步进行控制。

以上只是个人的理解,还请先生指教。
作者: 鹊鸣    时间: 2009-12-31 08:49
12# 风路
谢谢您的回复!
作者: 风路    时间: 2009-12-31 11:42
13# 鹊鸣 先生太客气了
作者: 四菜一汤    时间: 2009-12-31 12:21
3# 王瑞贤



请问: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是真理吗?
天安门 发表于 2009-12-27 08:32


至少,非常在理,而且普遍适用。
是真理。
作者: 风路    时间: 2010-1-1 01:26
本人真理为道的说法不是很合理,道为真理较为妥当。
作者: 鹊鸣    时间: 2010-1-2 17:08
14# 风路

我有一问题请教先生。您从文字上规定为印度佛家,藕益大师的《周易禅解》融合儒、释、道于一体。是否不包括藕益大师佛学研究的成果。从您的简单概述就知道先生研究学问功底的深厚,不仅在认识论方面有独到的地方,而且儒、释、道亦有过人之处。另一方面请您评析一下《两极哲理认识论》。我也可从中学习到一些东西。谢谢!
作者: 风路    时间: 2010-1-2 23:02
本帖最后由 风路 于 2010-1-3 17:47 编辑

17# 鹊鸣 先生过奖。
第一个问题:先生所说藕益大师的《周易禅解》,我没有读过,而且我对佛家的书籍、经文也没有阅读过什么。对佛家的思想基本上是通过一些文学作品了解的,我对佛家的理解只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得到的。
关于儒、释、道、周易等(包括西方哲学),我认为所有这些思想在根本上是相通的,都是通过事物的外在表现形式,研究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而目的就是解决现实问题。正所谓万法归宗。
我之所以谈到印度佛学,因为佛学的发源地在印度,而且佛学思想的本源来自释迦摩尼。
第二个问题:先生所说的两极哲理认识论,我还不敢妄加评论,只能谈一谈自己阅后的一些感觉。王瑞贤撰写的关于两极哲理的一些文章,和我理解的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有以下几点:一是王瑞贤先生称之为两极哲理,我称之为相对性原理;二是我认为相对性的事物或概念,二者是同时产生的;三是我认为相对性原理,是生命认识世界的基础,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四是相对性产生的根本是变化、运动,如果没有变化、运动,就不会存在生命,更谈不上生命对相对性的感知。
每个人对不同的思想,在理解以及表达上常常会有所不同,我觉得很多哲理虽然在语言表达上很简单,但真正能够理解确实很难的,比如“道”、“禅”、“易”等等,同时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真正理解很难,但我们并不能人为地将其神秘化(或神性化),我想只要能够理解,就能够通过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并不是“不可说”、“不能说”,或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等等。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理解,请多多指教。
作者: 张建民    时间: 2010-1-3 14:41
我认为:老子关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说法,表明老子关于道、一、二、三、万物具有密切联系、既相互统一、又有所不同的看法和观点。
作者: 风路    时间: 2010-1-3 17:45
19# 张建民 先生可否详细阐述一下对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德看法。
谢谢
作者: 张建民    时间: 2010-1-3 19:50
本帖最后由 张建民 于 2010-5-13 10:50 编辑

20# 风路
      我认为“道”、“一”、“二”、“三”、“万物”是统一的或同一的,它们都是人类从混沌自然中发现、界定、彰显和抽取出来的,都是具有一定边界、规定和限制、具有约定俗成的语言名称,具有对立统一本质和特征的个体事物。
     
      老子关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说法,同庄子关于“道在器中(道是器的组成元素)”的说法都表明老庄哲学关于道、一、二、三、万物具有密切联系、既相互统一、又有所不同的看法和观点。

      东郭子向庄子问道:所谓道,何在?庄子答曰:无所不在,在蝼蚁、在秭稗、在瓦甓、在屎溺。《周易》指出:形而上者之谓道。形而下者之谓器。无所不在、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尾者,道也。道是器的内容、组成部分、组成元素,器是道的载体、存在和表现形式。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的“生”是一个动词,动词“生”放在名词“一”前面,类似于富国强兵(使国富、使兵强)这样的句型,是古汉语中动词的使动用法,老子原话的直接含义是:道使一出生、一使二出生、二使三出生、三使万物出生。老子原话的内在含义是:道使万物出生。道同一、二、三、万物相互对立、相互联系。

     道和自然、道和器、道和一、道和二、三、万物既相互包容又相互对立,双方互为内容和形式。自然即大道,大道即自然。人只要真正认识了不可被人感到但可被人知道的可知事物,也就认识了可感事物,人们只要真正认识了形而上者的道,也就从根本上认识了形而下者的器,反之亦然。
作者: 风路    时间: 2010-1-3 20:22
21# 张建民 先生讲的很好。
先生说的道使一出生、一使二出生、二使三出生、三使万物出生,和我的理解相同。
请问先生是如何理解道、一、二、三的呢?也就是他们的内在含义是什么?
作者: 张建民    时间: 2010-1-3 20:46
我认为“道”是普通名词表述和界定的不可被人感到但可被人知道的个体事物,是可感个体事物、一、二、三、万物或“器”具有的组成部分或组成元素,是可感事物或“器”具有的自主、自动、自律的主体性质和能力。是人类通过认识实践活动从混沌自然和各种事物中发现、界定和彰显出来的,同一、二、三、万物相互对立统一的元本体事物。
作者: 风路    时间: 2010-1-3 21:35
23# 张建民 先生说得很抽象。
我想知道先生对一何解,对二何解,对三何解?
作者: 张建民    时间: 2010-1-4 10:53
标题: 回复:我想知道先生对一何解,对二何解,对三何解?
本帖最后由 张建民 于 2010-1-4 10:55 编辑

我认为“一”是数词表述和界定的、具有一定边界和限制、以独立整体形式存在的个体事物,“二”是数词表述和界定的、有两个同级别单位组成或可分解为两个组成部分或组成元素的个体事物,“三”是数词表述和界定的、有三个同级别的单位组成或可分解为三个组成部分或组成元素的个体事物。

     世界上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的事物,数词“一”、“二”、“三”表述和界定的都是真实存在的个体事物,因此世界上也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的“一”、“二”、“三”。例如:地球、宇宙、世界、沙粒作为具有边界和限制的认识对象皆为不同的“一”,阴阳、大小、多少、好坏、上下、善恶、美丑皆为不同的“二”,皆为不同的对立统一体。上中下、前中后、左中右、过去、现在、未来作为一个整体事物皆为不同的“三”,皆为不同的时间和空间。

    两头牛可以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或一个事物,两只羊也可以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或一个事物。两头牛和两只羊这两个事物具有的共同点是两或二,它们各自还具有自己的不同点,一个具有牛的特点、另一个具有羊的特点。
作者: 半缘修道    时间: 2010-1-4 11:03
思考中:老子对“道”的“绝对”地位,可谓称颂到无以复加。一家之言,也无可厚非。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倡导一下对精神的强调,是必需的。
但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在于,老子当初念叨这句话的时候,究竟是浪漫成分多些的唯物主义,还是依然深陷唯心主义的桎梏了?

愿达人方家教我。
作者: 风路    时间: 2010-1-4 13:37
25# 张建民 明白先生的解释了。
先生对一、二、三的解释接近于字义的直译。
但我认为应该有更深层次的含义。
道德经中第二章中讲: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与先生所说的阴阳、大小、多少、好坏、上下、善恶、美丑等概念应该是相同的。我认为道德经中所讲善恶、有无、难易、长短和先生所讲的阴阳、大小、多少、好坏、上下、善恶、美丑,这些相对性的概念,是一个事物的两个属性,而生命意识就是通过事物的相对属性来认知事物的。就如同道德经中所讲的,天下皆知美之所以成为美,是因为与恶(丑)相对应。再就是先生所说的大小,形容一件事物很大,那是因为有事物的小相对应。如果不存在这样的比较,那就不会存在美丑、大小等等的概念。而只有通过这些相对性的概念对事物加以描述,才会形成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性。我这里所说的事物是泛指的所有事物。
作者: 风路    时间: 2010-1-4 14:21
26# 半缘修道 指教不敢,但很高兴能与先生交流。
来自是唯物还是唯心,我不敢妄下断论。因为对老子道德经的理解人言人殊,今日我们很难把握老子的道德经的真正含义。所以既不能说老子是唯物的,也不能说老子是唯心的。
我认为对道德经的理解,应该尝试同时从两个方面去理解,是比较合理的方法。
作者: 半缘修道    时间: 2010-1-13 09:57
28# 风路

唯心。

不过一切思想的菁华都应被珍视。剔除糟粕,为我所用。
作者: 风路    时间: 2010-1-13 12:46
28# 风路  

唯心。

不过一切思想的菁华都应被珍视。剔除糟粕,为我所用。
半缘修道 发表于 2010-1-13 09:57

同意先生观点。
作者: 哲人闲思    时间: 2010-5-1 08:21
来看先生的大作的人还不少哦。待老吾眼疾好点就会过来拜读给意见
作者: 风路    时间: 2010-5-1 20:11
随时欢迎,请先生批评指教。
作者: 俞明三    时间: 2010-9-23 06:28
各位对道的认识和理解,都有独到之处。从老子道德经而言的道,请看本人贴文:
                       “揭开道的千古之迷”
作者: 俞明三    时间: 2010-9-23 06:29
是否靠谱,倾听各位高见。
作者: 俞明三    时间: 2010-9-23 06:29
是否靠谱,倾听各位高见。
作者: 俞明三    时间: 2010-9-23 06:29
本帖最后由 俞明三 于 2010-9-23 06:31 编辑

中国思维论坛上有这方面的众说纷纭。
作者: 风路    时间: 2010-11-1 08:05
36# 俞明三
一定拜读先生的文章。
作者: 农民种菜06    时间: 2011-2-11 19:51
lz说得不错要狂顶楼主                                                  介绍流行的私服给你:魔兽世界私服




欢迎光临 两极哲理 (https://www.lee-philosophy.org/)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