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哲理

2024年05月19日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3584|回复: 1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天第一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2 11: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俞明三 于 2010-1-19 08:17 编辑

开天第一辩
——函家关于对立概念的分析思路兼析“动静关系”
传统哲学中,无论是西方哲学还是东方哲学,关于事物内外相互对立的成份分析往往都是认识世界的立论基础。如:
有与无,生与死,盛与衰;
部分与整体,表与里,现象与本质;
大与小,多与少,深与浅,硬与软,冷与热,亮与暗,黑与白;
动与静,运动与静止,绝对运动与相对运动,相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阴与阳,绝对与相对,有限与无限,可知不可知;
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等等。
人类正是通过这些对立,开始认识和区别世界万事万物的。
有了亮与暗,人类方可看清事物的形状;
有了部分和整体,人类才能认清事物的大小;
有了冷热、软硬、动静等,人类才可知道事物的各种性质;
有了真假、美丑等,人类才能具有价值观;
有了阴阳、绝对相对、有限无限、可知不可知,人类才有了理性的思辩。
可见,关于对立因素的思辩乃是开天第一辩。不是说这种思辩是多么的高明,而是说这种思辩是有关认识世界最基本概念的最基础的思辩。
函家认为世界都可以以函数说事,一切都是以时间为自变量的函数。
人类文明中,
当对微分方程求通解,以函数的图象法显现时,则为“科学”,现实、“实证”而确信。
当对微分方程求特解,以函数的列表法说事时,则为“神学”,玄乎、“信仰”而迷信。
当对微分方程求原解,以函数的解析法推理时,则为“哲学”,超越、“思辩”而可信。
哲学理论中的对立概念是最基本的,又是最难说清的。中国思维社区上哲学研究版块有关“运动与静止”的论辩,跟了500多贴仍然谁也说服不了谁。
所谓对立,也就是矛盾关系,先哲说,对立是矛盾,差异也是矛盾,一切相比较而存在。对立显然包含在差异之中,对立是差异的一种激烈尖锐的形式,差异包含着激烈的、缓和的甚至是接近静态的多种矛盾形式。
那么,事物的差异因素用函数形式表示有那些类型呢?
用函家的时空参变法分析,可分为:
线函数形式的同线差异类;
面函数形式的同面差异类;
体函数形式的同体差异类。等三种类型。
线函数形式的同线差异类,是激烈的差异形式。因为是同线的对立运动,因而激烈碰撞是难免的。这类事物的对立又分为三种形式:
直线上任意两点式的对立。是动点与动点的对立,称作“动、动”对立。
如:黑白;好坏;大小;对错;美丑;善恶等,它们之间通过对称的过渡态相联结,即:
绝对黑→黑→深黑→浅黑→灰→浅灰→白→绝对白
绝对坏→非常坏→很坏→坏→好→很好→非常好→绝对好
绝对大→非常大→很大→大→小→很小→非常小→绝对小
绝对错→非常错→很错→错→对→很对→非常对→绝对对
绝对美→非常美→很美→美→丑→很丑→非常丑→绝对丑
……

射线上原点与射线上任意点之间的对立。是原点的定点与线上任意动点的对立。称作“定、动”对立,它们之间通过不对称的动点方过渡态相联结。定点原点方是没有过渡态的。如:
静止与运动;相对静止与相对运动;停止与通行等等。
线段上两端点之间的对立。是定点与定点的对立,称作“定、定”对立,它们之间没有过渡态,就是两端点相对立。如:
北京、南京;   哥哥、弟弟;   妻子、丈夫;出生、死亡;等等。
面函数形式的同面差异类又分为两类:
同面同线类,也就是上面说过的线函数的同线对立类。
同面不同线类,如地球、月亮;兄弟、姐妹;马、牛;桃李;金、银;氧化物、硫化物等。它们之间只对立,不直接联结,更没有过渡态,是“各行其道”。
体函数形式的同体差异类又分为同体同面同线类;同体同面不同线类;同体不同面不同线类等三种。前两种,前面已分析过,同体不同面不同线类,它们之间的差异,是层次上的差异,是“各得其所”。更不要说有什么过渡态了。如:
父亲与子女;太阳系与太阳;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绝对运动与相对运动等等。
以上分析的都是体、面、线函数图象上不同点之间的差异关系。至于函数图象上唯有一点表示的事物,则无所谓对立关系了,这也就是逻辑学上所谓的最大概念及绝对概念。这类概念无论怎样,在函数图象上只是一个点,它没有相对的另一个点,也就是说没有逻辑上的所谓负概念了,是“硕大无朋”。例如:
某个具体的人;牛顿、达尔文、爱恩斯坦;函学中的存在、绝对运动、运动的绝对性等等。
这些概念现实中没有相反的、相对立的概念,是逻辑学上的绝对概念,有些是最大概念。如:
函学中的存在,如果说它的负概念是非存在的话,其实非存在也是一种存在,因为存在是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的最大概念,它的内涵是一切,外延是所有,当然也包括非存在,所以非存在在存在之中,在函数图象上是同一个点。
关于绝对运动的负概念,如果是绝对静止的话,那么它们应该是同一个论域中的,然而,绝对运动是事实支持的覆盖所有的最大规律,在所有中不可能再有绝对静止的地盘,这也是人类发现的所有事实所支持的,人类也无法找到绝对静止的一例实例。因此说绝对静止是绝对运动的负概念的话,这是与“正负概念具有同一个论域”的规律相矛盾的。
运动的绝对性也是这样。既然不能将绝对静止作为绝对运动的负概念,同样也不能将静止的绝对性作为运动的绝对性的负概念。
绝对静止、静止的绝对性只是逻辑上的空概念,是世界上事实不存在的事物。就象方的圆、四个角的三角形、金山、银山一样。
通过以上用函学思想的“时空参变法”分析,我们可以在函数“点、线、面、体”的客观现实图形中看到并分析出有关事物“差异”的各种类型。
现实世界中的任何差异(包括对立、阴阳、矛盾等等)双方并无一定的均等过渡可言,有的有过渡态,有的没有过渡态。有的是对称型的过渡态,有的是不对称型的过渡态等等,不一而足。都要看具体的现实时空而定。
它们有的能直接联结,有的没有直接联结,只有上一层次的间接联结,就象一个家族以上代的祖宗联结一样。有的干脆就是最大概念,横向上没有任何概念可与之相对立,是“硕大无朋”的。
这些不同时空域中的具体的不同情况,引起了哲人们在不同角度、不同立场的不同认识,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这也正是有关“动静关系”的争论贴,争论不清的根源所在。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17:4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立的这三类是同线型函数的反映。还有其它各类。
动是绝对的,也有相对的。定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这是人类长期实践证明,并经过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
3#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 07: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运动是绝对的”这个命题本身就是不明时空域的问题。我们只能说,在世界所有中,人类从来没有发现不运动的东西,所以说在世界这个最大论域中,运动是绝对的。但在具体的运动中,人类都是通过一定的参照物来发现运动的。而这个参照物只是个假定不动的事物,其实参照物也是在动的,我们只是假定它不动。就象船在行,是以岸为参照物的,假定岸不动,实质上岸也是随地球在动的。所以这种运动就是相对运动了。传统哲学中于是就说,运动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叫相对中有绝对,绝对中有相对。这样的说法把不同时空中的事物放在一起说,故而弄得人们的认识玄之又玄,只可悟不可说了。
4#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 07:49:3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逻辑上讲,我们不能讲“运动是绝对的”这样一个不明时空域的命题。我们可据人类的无数次实践分析推理“绝对运动”的存在及“绝对静止”的不存在:
“绝对运动”的时空域是人类活动的整个世界,因此它是个人类活动(包括认识思维活动)中的最大的概念,它的论域决定了它在人类活动的范围内没有负概念。而绝对静止,事实证明它象“方的圆、四个角的三角形、金山、银山”这些概念一样,是空概念,是有其名而无其实的,是不能作为“绝对运动”的负概念的。
5#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 21:4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的规律,不能还是混淆层次。
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也有相对运动,但没有绝对静止;相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也有绝对运动;
相对静止中有相对运动,也有绝对运动;世界上找不到绝对静止的实例。
没有时空参变,任何原理都是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的。毛泽东“阶级斗争理论”在创业时用得很好,但在守业时就不行了,正是时空没有参变的原因。现行中国当局领导提出与时俱进正是英明地看准了这一点。
6#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 21:5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风路先生:
此文既说相对性,也说绝对性。相对运动、相对静止都是在绝对运动的背景中发生的,都是对绝对运动的局域而成的。这是函家局域事物观对差异概念的分析和运用。
7#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 21:5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江天明先生:
我们同好之间的讨论,最好还是指出青涩是什么?与智的差距是什么?这才具有学术讨论的真正意义。
8#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 21:5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俞明三 于 2010-1-13 22:00 编辑

回天茂老弟:
有无数具体事实的如果是偏见的话,那么没有一个具体事实的难道反而不是偏见吗?这是说不通的。
9#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6:2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动自然有个剧烈程度的问题,所以动,当然有大动、小动甚至微动等等不一而足的分别。
但静作为动的负概念,当然是静止的意思。所谓静止用函数图象表示就只是一个点,是完全同一的一个点,也就没有过渡态,自然也就没有大静、小静的现象存在了。这还是原文中分析的,是射线式图象中“定、动”式的对立。是以不对称的过渡态相联结。是射线原点与射线上动点之间的联结。
10#
 楼主| 发表于 2010-1-14 18:4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射线式“定、动”对立概念的特征,一方没有程度的变化,一方有程度的变化,就构成此类对立。这是客观现实中一种特殊的对立。此外还有象“停止与通过、停与走、止与流、死与活、中与上、中与下、中与左、中与右、零与正数、零与负数、起点与远点、起点与近点、参照物与被参照物”等等,也是如此。尽管有些不是一般认为的对立关系,但却是差异关系,差异也是矛盾,所以也是矛盾关系的一种。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07: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完全是传统哲学中似是而非的说法。它对死的定义私下进行改变,再来述说大众认同的生死关系,这是偷换概念制造悖论的惯用伎俩。戳穿他的西洋镜的方法,就是揪出他偷换概念的黑手:他在论述中将死时刻的现象根据与死的因素即死的原因偷换。将不同时空的事放在一起说,这就是他混淆思维的本质。
1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08: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一般的理解,是大家公认的概念,如果将大家公认的概念偷换,这不是使人智慧的哲学,而是哗众取宠、不想解决现实思维问题的哲学。
如:熟悉您的人,知道天茂就是您,很简单明了。而将天茂解释为天然茂盛,就不再是您了,而是一种现象了。再用这种现象来解释您,自然完全是另一番可笑的理论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1-16 10:3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天茂老弟:
函学不笼统地反对任何说法,但要指出某一说法有它相应发光的时空。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指出了在同一层次中对立因素的相互关系之一。在性质分析这个层次上也有“阴阳分列”的并列关系的存在。所以在不同时空中二者都分别是很有用的,如果不问青红皂白,错乱混用,必然要出笑话。如守株待兔在某确巧的时空中是存在的,但普遍使用,就变成了笑话寓言。在森林中刻木求物是对的,在江何中对行航的船进行刻船求刀也就成了笑话寓言。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1-16 10:4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十三楼风路先生:
函学是人类认识所及范围内的实践哲学。其对象是人类实践、认识范围内的世界。所谓世界整体,也是人类认识、实践所达范围内的整体。如果认识的对象超越了人类认识的所及之外,那么即使所谓认识,也只能是“无知妄说”,即不知道的瞎说。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1-17 07: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俞明三 于 2010-1-17 07:54 编辑

回风路30楼:
是这样,函学的哲学观就是无限哲学观。
16#
 楼主| 发表于 2010-1-17 07:5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天茂31楼:
对概念的对象不更改,才能说清。应老弟之质询,我细致地说些看法,请继续质疑。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1-17 13: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茂老弟,21楼说的悖论,说的偷换概念,大千世界中也有它的一席之地的。这就是在他已偷换到的概念时空中述说中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只不过这个时空域太小,以至于人们很难正确使用。例如说谎者悖论,有时就可以免打,有时甚至免死(虽是笑话,也难以辩驳。)但如果生活中用这样的思维说话,往往是狡辩,往往无法进行语言交流,使人们的思维搞乱。这是令人痛恨的,所以谁能识破其中的玄机,揪住变戏法的黑手,应该是大快人心的。
18#
 楼主| 发表于 2010-1-17 13: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指出诡辩搞乱思维的要害,指出其也有能适用的时空,这二者是不矛盾的。
函学认为即使谬论,也有它存在的时空的,这就是存在总是合理的根源吧。
函学对一切,只是以时空域的有无论真假,以时空域的大小论高下,只有在一定的价值观为参照标时才有所谓的对错。真假、高下是函学追求的普世价值,对错在函学中是无可述说的,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价值观下所谓对错的评价也是不同的。
19#
 楼主| 发表于 2010-1-17 20:2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这是通用式,它可以指天地、上下、左右、大小、好坏等等“动、动”式的差异关系的概念。但对于“定动”“定定”式差异关系的正负概念是没有其成立的时空域的。如对停止与通过来说停止中不能有通过。对北京与南京来说,北京中也不能有南京。
同样,生与死,根据它们表示的实际内容,生是活着的意思,而活就有健康、亚健康、病、大病、小病等多种过渡态式的生法,因而是一个动点。死则是人的一切生命活力全部消失时刻的状态名称,是一个定点。因而生与死这对正负概念是“定、动”式。是不能有“死中有生,生中有死”的。
而天茂老弟您上面的分析,是以死的因素,生的因素来分析的,这种分析是对的,与函学中平衡点正反和的分析法是一致的。但这不是对死这个定点与生这个动点的分析。因而是偷换了概念,说的不是一回事了。
20#
 楼主| 发表于 2010-1-17 20:2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实质上您们的“生中有死,死中有生”是“生的因素中有死的因素,死的因素中有生的因素”这样就由“定动”式变为“动动”式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两极哲理》机构 ( Singapore Registration No: 52903526W )

GMT+8, 2024-5-19 03:14 , Processed in 0.04247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